我們常說,惡性腫瘤的發生是一個復雜而又漫長的過程,在此期間,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正常細胞的基因發生了改變。因此,我們又說腫瘤是一個基因性疾病。然而,在最近的研究中發現,約20%的腫瘤還是由于各種細菌、病毒引起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認定,目前有11種病原體具有致癌性,包括1種細菌(幽門螺旋桿菌)、7種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乳頭狀瘤病毒HPV、EB病毒、HIV)和3種寄生蟲(泰國肝吸蟲、華支睪吸蟲、埃及血吸蟲)。
一說到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大家馬上會順著往下提到“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步曲”。這就足以說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會增加肝癌的發生概率,統計表明大約有70%~80%的肝癌是由乙肝發展而來。對于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和性傳播途徑。目前研究表明最佳的預防方法主要還是接種乙肝疫苗方式。早期篩查則是發現肝癌的最佳手段。
HPV與宮頸癌之間的關系最近已經被HPV疫苗炒作的路人皆知了。感染HPV,尤其是13種高危型和5種中危型病毒是引發宮頸癌的重要原因。接種HPV疫苗是預防的最佳方法,其中九價疫苗可以預防90%的宮頸癌發生。其次,定期實施宮頸癌篩查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由于HPV病毒主要是通過性傳播進行的,因此注意性生活和經期衛生對預防宮頸癌也很重要。
EB病毒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皰疹病毒,在鼻咽癌、淋巴瘤、胃癌、肺癌、乳腺癌和宮頸癌種均有相關性。尤以鼻咽癌為顯著,當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EB病毒可以被活化、感染,在其他因素的協同作用下最終導致鼻咽癌或其他腫瘤的發生。唾液傳播是EB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預防的關鍵在于注意口腔衛生,包括聚餐時使用公筷等。
幽門螺旋桿菌(Hp)與胃癌的關系明確,被WHO列為胃癌的頭號因子。幽門螺桿菌的主要傳播途徑也是通過口腔、唾液等傳播,因此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防止病從口入則是第一要務。使用公筷,注意餐具衛生,清洗干凈、定期消毒,少吃生冷食物則是重要的手段。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