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教科書般典型的浸潤性腺癌之混合磨玻璃病灶,我就給他直接切肺葉

    (文中含手術標本展示,閱讀請注意)

    手術病例分享:

    前言:我們經常講,磨玻璃結節切肺葉要慎重,因為萬一不是肺癌,肺葉切除是可惜的。肺葉切除最好能先取得病理得以確診,或者術中能楔形切除確定浸潤性腺癌再來考慮切肺葉并清掃淋巴結。但有時候,病灶無法楔形切除,影像又很典型,那么是不是一定要氣管鏡、PET-CT或穿刺活檢明確后再手術呢?近日有例肺混合磨玻璃影的結友,本來是約了氣管鏡檢查的,但因為逢五一放假,要等好幾天才能約上檢查。

    我們與結友溝通后放棄了氣管鏡檢查,直接切了肺葉。因為我說如果你這病灶不是浸潤性肺癌,我這么多年總結與病例分析都白做了。而且如果氣管鏡陰性,沒有找到癌細胞怎么辦?依影像表現不一樣仍得考慮肯定是肺癌,還是要手術的,不能隨訪。


    病史信息:

    主訴:

    體檢發現右下肺占位1周。

    現病史:

    患者于1周前在某醫院體檢,查胸部CT示:右下肺腫瘤性病變考慮,縱隔淋巴結顯影,右中肺鈣化灶,兩肺纖維灶。平時無咳嗽、咳痰、發熱、畏寒或胸悶氣促等癥狀,也無心悸、心慌或頭昏等情況。到本院再查靶掃描后考慮肺癌收住入院。

    影像展示與分析:

    病灶開始出現,緊貼著斜裂,沿葉裂長條狀。

    有磨玻璃與實性成分出現,葉裂向患向牽拉。

    灶內有支氣管通氣征,此層多見為實性成分。

    病灶有磨玻璃成分,如綠色箭頭所示;有灶內支氣管通氣并顯得僵硬,如黃色箭頭所示;葉裂明顯牽拉向下葉病灶側,如藍色箭頭所示;病灶輪廓較清。

    病灶顯得僵硬,收縮力明顯,邊緣有毛刺征。

    藍色箭頭示葉裂向病灶側牽拉;紫色箭頭示毛刺明顯;桔色箭頭示血管穿行;綠色箭頭示明顯磨玻璃成分;磚色箭頭示表現有淺分葉。

    細毛刺征;葉間胸膜牽拉征;磨玻璃成分以及輪廓與瘤肺邊界清,顯示了病灶明顯的收縮力。

    表現分葉,混合磨玻璃密度,灶內支氣管通氣且僵硬;葉間胸膜牽拉;磨玻璃成分明顯,表現不平,細毛刺明顯。

    灶內支氣管壁顯得僵硬。

    灶內實性成分明顯;胸膜牽拉程度重;表現淺分葉;整體輪廓清。

    上圖層面磨玻璃密度為主,實性成分相對較之前層面少。輪廓與瘤肺邊界清。毛刺明顯,胸膜牽拉有力。

    磨玻璃部分也整體密度顯得有點高,灶內實性成分仍明顯的。

    上圖基本上磨玻璃成分,相鄰密度高的是血管。

    以上諸圖是靶掃描后處理重建的,我們見其更清楚顯示了毛刺、分葉、混合磨玻璃密度、灶內支氣管擴張僵硬通氣、整體瘤肺邊界清、血管異常增粗及穿行、葉間胸膜強有力的牽拉影響,相關的影像征象無不顯示這個病灶必是浸潤性腺癌。而且是非常典型的腺癌表現,影像上最大徑超過3厘米,最長處應該有5厘米以上。

    臨床決策:

    這樣典型的浸潤性腺癌為表現的混合磨玻璃病灶,有強收縮力,實性成分占比不少。如果是炎性,這么大片的病灶必有呼吸道癥狀的,沒有明顯癥狀而影像上明顯恰恰說明是腫瘤性質。而且因為癥狀不明顯,查氣管鏡并不一定能有陽性結果。如果氣管鏡找到癌細胞,反正要切肺葉的;如果氣管鏡沒找到癌細胞,也是強烈考慮肺癌的,不開刀隨訪的話,病灶緊貼斜裂,又有實性成分,是存在侵犯突破葉間胸膜的風險的。所以也可直接手術切除,不必一定先取得病理依據。太典型了!

    最后結果:

    手術組直接為其進行了“單孔胸腔鏡下右下葉切除加淋巴結清掃術(肺癌根治術)”,手術順利,術后4天已經嚷著要出院了。但由于我們想知道他的病理情況以及淋巴結情況,建議他等常規病理出來以決定是否送基因檢測和術后輔助治療,所以又挽留他多住了幾天。

    上兩圖示腫瘤情況

    病理示浸潤性中分化腺癌,大小3*1.5厘米,腺泡型60%、貼壁型30%,篩狀型10%,并可見STAS現象,未見脈管侵犯,緊貼臟層胸膜但未累及。

    淋巴結情況:N1淋巴結共13枚均陰性;N2淋巴結共8枚均陰性。

    后續考慮:

    1、T分期如何來定?

    該例病理科報長徑3厘米,但其實從CT上看,腫瘤病灶的最長徑有約5厘米,按TNM分期浸潤灶的大小,也許沒有5厘米,但我們以前就專門針對這一問題分析探討過,到底這T按什么來算為妥(點擊閱讀:個人觀點(2022.4.6):TNM分期迫切需要改進–肺癌分期時CT上與標本上測量的大小不一致,按哪個來分期?)。而且3厘米剛好是臨界的數值,我的想法不是要按1B期來考慮更為穩妥些。

    2、基因檢測做不做?術后輔助治療需不需要?

    基因檢測的目的是指導術后輔助治療,以決定有沒有靶向藥可以用。所以我一直認為如果術后必不需要輔助治療的,基因檢測就不必做,那些說做了放著以后萬一復發轉移再用其實是耍流氓!真復發轉移了應該重新活檢明確并再送基因檢測,而且不必術后輔助治療的1A期真有問題也是多年以后,難道拿著好多年前的結果來指導治療,更何況血液檢測也是有價值的。即使到時候取不到病理活檢,新鮮血液檢測與數年前的手術標本檢測結果到底哪個更準確?這也是個問題。

    針對這個病例,他CT上大于3厘米,有高危亞型(篩狀占10%),有高危因素(氣腔播散),還在存在一定風險的。我們與家屬溝通后的意見是:建議基因檢測加MRD檢測,如果均陰性,術后隨訪不輔助治療;如果基因檢測陽性而MRD陰性,是否輔助靶向治療待多學科討論,但個人建議不給予;如果基因檢測與MRD均陽性,術后予以輔助靶向治療;如果基因檢測陰性而MRD陽性,術后輔助化療四周期。

    感悟:

    肺癌的診斷與治療真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只要腺癌都基因檢測、只要浸潤性癌都必肺葉切除、只要肺葉切除必先取得病理依據、只要有高危亞型或高危因素就必術后輔助治療。其實還是要個體化、要權衡利弊做出最有利病人的選擇。曾經有問診的結友說在某醫院手術,是磨玻璃結節,手術當天同病房三個人都是術中快速報腺癌,晚上醫生就直接叫他們都送基因檢測,2萬多的套餐,其實應該并非必須的。今天這位結友,如果沒有高危亞型與高危因素,或者大小沒有這么大,我是不打算建議他檢測的。所以才等到常規病理出來才與患者家屬溝通權衡決定。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