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咨詢病例:
前言:檢查發現肺結節,很多人都會咨詢不同的醫院或不同的醫生,以決定是否考慮惡性,以及是否要手術。但當不同醫生意見不一時,其實仍陷入迷茫與不安。近日碰到有位結友,在北京看了不同醫院,就是意見不一致,所以他自己也下不了決心到底該不該手術。我們來剖析權衡一下。
病史信息:
基本信息:
男,58歲。
問題/病情詳細描述:
葉主任您好!對您的專業能力和精準判斷非常欽佩!現遇到一個棘手問題求助于您!基本情況:男性58歲,沒有家族遺傳,未從事粉塵類工作。去年8月份體檢發現肺結節8mm,實性,報告提示有毛刺,存在早期肺癌可能,于去年10月和今年2月復查高分辨 CT ,結節大小變化不大。在京看過不同醫院門診,有說可以定期觀察的,有說立即手術的。因兩次復查CT結節大小沒有太大變化,所以前期一直是定期隨防。近期(2023年4月)照了增強 CT ,顯示結節1.1cm,實性影。這次增強 CT 顯示尺寸有所增大(0.8至1.1),另外說增強后實性成分明顯強化。想請問您: 1、結節的性質,此次增大的情況是否表明惡性指征。 2、這種情況是否需要盡快手術,還可以再定期觀察嗎?再拖延會不會耽誤手術時機? 3、因這個結節位置不好,有些大夫說可能要采取葉切,這樣的話若非惡性對肺功能造成的損失豈不太可惜。這個情況如果手術預后情況怎樣。 4、有大夫建議先做個磁導航確定性質再手術,您覺得是否有必要?另外,有建議做磁導航檢查后直接消融處理了,您認可這樣的治療方法嗎? 5、結節的性質是會發生變化嗎?比如假如目前不是惡性但幾年后會發展成惡性?
是否服用過藥物:
是,發現結節后服用過鹽酸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
影像展示與分析:
先看2023年4月的:
病灶出現,磨玻璃密度,輪廓較清,有微小血管進入。
微血管走向病灶,邊緣欠光滑,整體密度略高。
桔色箭頭示微血管進入;紫色箭頭示毛刺;紅色箭頭示整體輪廓較清。總體上看病灶中間密度較低,是不是空泡征還難說,但壞死是不像的。
中間密度低,周圍密度高點,連續欠光滑。
天藍色箭頭示灶內似見細支氣管穿行;紫色箭頭示毛刺征;紅色箭頭示輪廓清。整體密度顯得不均勻。
與周圍較大血管近,有多支微小血管發出進入病灶;病灶輪廓清,瘤肺邊界也清;與支氣管也緊挨著。
病灶邊緣毛糙。
部分邊緣毛糙,整體輪廓較清。
毛刺明顯,輪廓較清,整體密度偏高。
上圖毛刺更典型了,中間有空腔征。邊上較粗的血管有發出分支與病灶融合或進入。
密度不均,表面欠平。
上圖其實密度較高的桔色箭頭所指的都是病灶邊上的血管,真正的磨玻璃病灶是紅色箭頭所指的這點結構而已。
長紫色箭頭示冠狀位見病灶與血管之間沒有間隙,桔色箭頭是較粗的肺血管;黃色箭頭示病灶中間空泡征(或擴張的支氣管);紅色箭頭示整體輪廓清,沒有明顯衛星灶,也無水腫帶。
病灶分葉與毛刺明顯,密度不均顯得雜亂。
矢狀位見病灶明顯有微小血管進入,以及中間的空泡征,整體輪廓與邊界卻是清楚的。
病灶周圍血管環繞,中間這點是病灶,但見小血管進入,而且病灶邊緣毛糙不平。
上圖也顯示微血管進入與病灶邊緣細毛刺征。
再看2022年10月時的:
基本上沒有顯著變化,是否大幾毫米不是關鍵,CT值是否有改變也不是關鍵,我是從來不去測的(該粗的時候粗),關鍵是隨訪沒有吸收好轉。
影像印象:
左下這個病灶持續存在,是磨玻璃密度整體密度偏高,有多處血管進入、有毛刺征、有空泡征、有分葉征,也有密度雜亂的情況。它處于周圍多支血管圍成的區域內,但與血管間隙多較清,說明不像炎性水腫性病變。加上前面的惡性影像特征,考慮以早期肺癌可能性較大。而若真是肺癌,則不太可能是原位癌或不典型增生,浸潤性腺癌了的可能性大些,至少微浸潤性腺癌。
我的意見:
我想我們可以這樣來考慮你的這些問題:1、關于性質:左下這個病灶是磨玻璃結節偏高密度,整體輪廓較清,表面不平整 ,有微血管進入,有細毛刺征,且持續存在,消炎治療后沒有好轉,反而影像報告上是有所增大的,至少沒有吸收縮小好轉。我覺得與惡性甚為符合,大概率為浸潤性腺癌,至少是微浸潤性腺癌;
2、關于是否隨訪:隨訪的目的一是良惡性不定,希望隨訪后更顯示更明顯的影像特征。二是雖然惡性范疇,但考慮仍是原位癌或不典型增生階段,病情還能觀察,而有再檢出新發病灶的概率,從而合并成一次處理。你這個考慮惡性可能性大些,而且不像腺體前驅病變。所以個人認為不必再隨訪;
3、位置方面的考慮:這個病灶位置不好,但也沒有差到一開始就得切肺葉,它距離肺表面約2厘米左右,如果定位后先楔形切除也是可行的,只是范圍偏大點,若術中報微浸潤性腺癌,則結束手術;若報浸潤性腺癌,可以考慮再切肺葉,也可以考慮淋巴結采樣而不切肺葉,因這種密度的轉移的概率很小的,當然這要你自己權衡決定;
4、關于磁導航活檢:如果活檢是癌,反正要手術;如果活檢未檢到癌細胞,放著你是不是放心?影像是像肺癌的;5、關于是否變化:一是目前我考慮惡性可能性明顯高于良性;二是不切下來或活檢,你怎么來斷定它現在是良性,而是以后變惡性的呢?(假定以后進展再手術,結果是惡性)。
總體意見:我認為惡性可能性大,建議手術治療,可考慮定位后先楔形切除,視術中病理結果再定是否擴大手術范圍。意見供參考!
感悟:
任何影像的判斷都做不到百分之百,確認必得有病理依據。但我們要綜合病灶的前后對比、影像細節、現血管或支氣管的關系等不同角度去綜合分析判斷。如果惡性可能性大且有一定風險則相對要積極點干預;如果惡性可能性大但仍浸潤前病變可能性大,則可酌情隨訪;如果良性可能性大則先隨訪;如果良惡性真的非常難定,則權衡切除與隨訪之間利弊。總體上來說,考慮能先楔形切除的,在良惡性難定時可以相對積極點。一定得肺葉切除的要相對保守點。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