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女士有個8歲的寶貝女兒,長得可愛嘴又甜,孩子爺爺奶奶平時最疼她了。
為了給孫女長身體,爺爺奶奶總會買很多東西來給她進補,人參、枸杞、蟲草等滋補的食材經常出現在孩子餐桌上。蛋糕、飲料等零食,更是沒少給孩子買。
但家長們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好心為孩子進補,卻把孩子補出了問題。
錢女士最近在給女兒洗衣服時,發現她內褲上竟然出現了血跡,在問過女兒并檢查一番后,發現這很可能是女兒來例假了。錢女士被嚇得趕緊帶孩子上了醫院,醫生檢查后,告訴林女士,女兒確實是來例假了,這是性早熟的癥狀!
一、性早熟,到底意味著什么?
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于2018年發布的一項調查數據表明,當時我國性早熟患病率約為0.43%,也就是說那時國內兒童性早熟患病人數就已經達到了53萬。
性早熟一般可分為中樞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兩種:
·中樞性性早熟
是指患兒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提前啟動,導致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讓幼兒內外生殖器官發育、第二性征呈現。具體表現為,女童7.5歲前乳房發育/10歲前月經初潮,男童9歲前睪丸增大;盆腔B超顯示女童子宮、卵巢容積增大,且有直徑≥4 mm的卵泡。男童睪丸容積≥4 mm;骨齡超過實際年齡至少1歲;年生長率高于同齡兒童;血清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分泌達到了青春期水平。
·外周性性早熟及其他情況
外周性性早熟又被稱之為假性性早熟,誘發的原因包括有攝入外源性性激素、罹患腎上腺疾病、體內占位性病變等。
性早熟有可能會給兒童健康帶來較大的影響,首先性早熟的兒童骨齡生長可能會提前,導致其提前透支長高的潛能,骨齡閉合的年齡可能會比同齡人要早。
這樣一來,孩子長個的時間就相當于比其他人縮短了幾年,有資料顯示性早熟兒童相較于正常兒童平均身高矮了10~15cm。
其次,性早熟還可能會帶來占位性病變、先天性發育異常以及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危害,嚴重威脅患兒的健康;
最后,性早熟通常還會給兒童的心理帶來極大的創傷。若身體的第二性征等均發育了,但心智還處于低年齡水平下,也可讓兒童出現自卑、不合群等不良心理。
二、孩子性早熟的罪魁禍首,不是豆漿果蔬
很多人認為豆漿、打過藥的水果、蔬菜都可能會導致孩子性早熟,但引起性早熟的元兇真的是這些食物嗎?
答案是否定的。先來說說豆漿這個食物,傳言稱豆漿內含有大豆異黃酮成分,該物質攝入過量會誘發兒童性早熟,這個說法并不靠譜。
大豆異黃酮雖然又被稱之為植物性雌激素,但它的作用與人體雌激素相差甚遠,且豆制品內的含量也十分有限。再說我國居民日均的豆制品攝入量相較于膳食指南的推薦量,還有較大的差距,對此通常無需過多擔心。
至于瓜果蔬菜催熟、打藥后也不能吃的說法,也同樣不靠譜。我國農業部門明確規定,植物生長調節劑、催熟劑、膨大劑等是允許使用的,但有嚴格的限定標準。在國家允許的范圍內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藥物,一般不會給健康帶來威脅。
真正導致兒童性早熟的原因其實可能是這幾個:
①飲食
現階段大家的家庭條件普遍較好,很多家庭更是只有一個獨生子,對兒童十分溺愛。日常飲食無節制攝入大量肉類、炸雞漢堡、甜飲料等,這些食物內含有大量的熱量,是導致兒童發胖的重要誘因。發胖可能會導致體內內分泌功能受到影響,從而促使兒童出現性早熟。
②誤食藥物
兒童的好奇心相對較重,日常如若誤食了含有性激素的藥物(常見的如避孕藥),容易導致體內的雌、孕激素分泌增加,繼而誘發性早熟發生。
③過早接觸涉性信息
現在正處于信息化的時代,很多時候兒童可通過網絡接觸到一些18禁的內容。過早的接觸這些信息,可能會刺激到下丘腦-垂體-性腺軸提前啟動,繼而讓兒童性發育提前。
三、如何避免孩子走向“性早熟”?
首先,日常要注意控制兒童的飲食模式,避免讓兒童長期攝入大量高熱量的食物,這種情況下也不必額外進補。保持多樣化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谷物等,同時可適當增加體育鍛煉;
其次,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對于兒童分泌足量的生長激素也很重要,建議年齡處于6~12歲的兒童,每日的睡眠時間不少于9小時;
最后,家長要注意多關心兒童的身心健康,避免讓兒童過早接觸不健康的電視、書畫等,日常的生活用品也盡量使用兒童專用的。
延伸:很多食物中都含有很多激素?危害很大?
很多動物性食品中確實可能含有飼養過程中正常添加的外源性激素和動物自身產生的內源性激素,但目前尚無任何證據表明這些食物內的激素與人體健康之間存在相關性。對此不必過分擔心,日常購買動物性食物要注意去正規的渠道,飲食要注意葷素搭配。
另外,有網友表示,反季節蔬菜吃不得,對身體有危害。實際上,反季節蔬菜(植物)在生長過程確實可能會添加植物生長調節劑。但這些激素的作用是調節植物生長發育,在國家允許的范圍內使用,一般并不會威脅健康。
兒童性早熟可能會給兒童的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對此家長們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日常從細節上去做出改變,盡可能預防兒童性早熟。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