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基因表型的不同,結直腸癌(CRC)患者一線和二線全身治療的選擇包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抗EGFR靶向治療、抗血管生成治療和化療等。在經這些治療進展后,疾病通常被認為已發展至難治性階段,曲氟尿苷替匹嘧啶(FTD-TPI)是難治性結直腸癌患者重要的后線治療選擇之一,根據III期RECURSE研究的結果,FTD-TPI已被批準作為難治性CRC的三線治療。
部分研究提示,抗血管生成治療在難治性CRC患者中存在臨床療效,FTD-TPI聯合貝伐珠單抗可能存在協同抗癌作用。2023年ASCO-GI大會上,作為唯一一項轉移性結直腸癌領域的口頭報告,評估FTD-TPI+貝伐珠單抗療效的SUNLIGHT研究備受學術界關注。近日,該研究正式發表于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176.079)1,醫脈通編輯將主要內容整理如下。
難治性CRC患者的治療選擇有限且預后極差,FTD-TPI和瑞戈非尼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獲益,但臨床中的患者需求仍未得到滿足,亟待更為優秀的治療策略。2020年的一項研究者發起、開放標簽、隨機對照、II期研究提示2,FTD-TPI+貝伐珠單抗相較于單純FTD-TPI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的OS獲益(中位OS,4.6個月 vs. 2.6個月,HR=0.45)。但受限于研究納入的樣本數較少,該策略的證據級別較低。基于此,研究者開展了III期、多中心、隨機對照SUNLIGHT研究,探索了FTD-TPI+貝伐珠單抗對比單純FTD-TPI在晚期CRC患者中的應用。
研究納入既往接受≤2種治療方案的晚期CRC患者,患者ECOG評分為0或1,需具備足夠的器官功能。所有患者按1:1的比例隨機分配接受FTD-DPI治療(FTD-DPI 35 mg/m2,bid,d1-5和d8-12,q28d;n=246)或FTD-TPI+貝伐珠單抗治療(FTD-TPI劑量同前,貝伐珠單抗5 mg/kg,d1-15,q28d;n=246),分層因素包括地理區域(北美、歐盟或世界其他區域)、自診斷至疾病首次轉移的時間(<18個月或≥18個月)和RAS狀態(野生型或突變型),治療直至疾病進展或毒性不可耐受或患者撤回知情同意。
研究的主要終點為總生存期(OS),次要研究終點包括無進展生存期(PFS)、生活質量和安全性。研究的患者納入和分組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患者納入和分組情況
492例患者中,大多數患者(92.1%)既往接受了2種全身治療方案,聯合治療組患者的中位年齡為62歲,FTD-TPI治療組患者的中位年齡為64歲。聯合治療組的中位治療持續時間為5.0個月,FTD-TPI治療組的中位治療持續時間為2.1個月。
療效分析
聯合治療組和FTD-TPI治療組的中位隨訪時間分別為14.2個月和13.6個月,兩組的中位OS分別為10.8個月(95%CI,9.4-11.8)和7.5個月(95%CI,6.3-8.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HR=0.61;95%CI,0.49-0.77;P<0.001),兩組的6個月OS率分別為77%和61%,12個月OS率分別為43%和30%,如圖2所示。
圖2 患者的OS分析
經敏感性分析排除不符合預定治療標準的患者(聯合治療組14例,FTD-TPI治療組16例)后,分析顯示,兩組的中位OS分別為10.8個月和7.2個月(HR=0.59;95%CI,0.47-0.74)。
聯合治療組和FTD-TPI治療組的中位PFS分別為5.6個月和2.4個月(HR=0.44;95%CI,0.36-0.54;P<0.001),兩組的6個月PFS率分別為43%和16%,12個月PFS率分別為16%和1%,如圖3所示。
圖3 患者的PFS分析
聯合治療組中6.1%的患者實現客觀緩解,均為部分緩解(PR);FTD-TPI治療組1.2%的患者實現客觀緩解,其中1例為完全緩解(CR),2例為PR。
安全性分析
兩組任何原因所致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均為98.0%,聯合治療組和FTD-TPI治療組嚴重不良事件(≥3級)的發生率分別為72.4%和69.5%。兩組最常見的不良事件為中性粒細胞減少癥、惡心和貧血,未發生治療相關的死亡事件,不良事件詳情如表1所示。
表1 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在ECOG評分的惡化程度上,聯合治療組患者評分從0或1惡化至≥2的中位時間為9.3個月,FTD-TPI治療組為6.3個月(HR=0.54;95%CI,0.43-0.67)。
對于難治性轉移性CRC,FTD-TPI聯合貝伐珠單抗相較于單純FTD-TPI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獲益,聯合治療的安全性與預期一致,ECOG評分的惡化速度更為緩慢。該研究提示,無論患者的RAS突變情況、腫瘤位置和既往貝伐珠單抗治療情況如何,FTD-TPI聯合貝伐珠單抗都是難治性轉移性CRC的有效治療選擇之一。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