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先生4年前在單位體檢時查出了幽門螺桿菌陽性,但由于不少同事也都這樣,他也就沒在意。
這兩年,其他幾個陽性的同事,在醫生建議下進行了殺菌治療,陸續轉陰。何先生也跟風自行買了點藥治療,之后,也沒去再到醫院復查。
最近,何先生時常感覺自己的胃部不舒服,便到醫院檢查。不曾想,醫生檢查時發現他胃里存在潰瘍型的胃癌。
幸運的是,經過評估,何先生的胃癌尚未發生轉移,后醫生為其進行了胃大部切除術。
一、WHO:近半胃癌在中國,根除幽門螺桿菌是預防重點
此前,WHO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胃癌新發病例48萬,其中死亡37萬例,占全球的近一半數值,胃癌總體生存率約為23%。而根據2022年最新發布的一項meta分析發現,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約為44.2%,全國感染人數有5.89億。
英國牛津大學、北京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等研究中心合作的大型胃癌風險研究報告此前被發表于《柳葉刀》上,研究納入2004年至2008年期間招募的50多萬名來自中國不同區域的成年人。
經過10年隨訪調查,幽門螺桿菌被證實是胃癌最重要的感染源之一,它能使非賁門胃癌風險增加6倍,賁門胃癌風險增加3倍。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誘發胃癌的主要誘因之一,發生感染后胃粘膜可產生組織炎癥,部分患者可能會因此而形成慢性胃炎。而慢性胃炎會長期對胃粘膜造成刺激,期間不斷的刺激、修復,過程中可能會誘發異型增生、腸化生,最終可演變成癌。
多項研究結果表明,根除幽門螺桿或是預防胃癌發生的第一道“關卡”。福建醫科大學及長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團隊進行的研究發現,根除幽門螺桿菌可降低胃癌發生率,且會一定程度降低胃癌患者的死亡率。
無獨有偶,北大腫瘤醫院研究人員在山東臨朐進行的一項為期14.7年的研究也表明,根除幽門螺桿菌可讓胃癌的發生風險下降39%。
二、染上幽門螺桿菌后會有什么表現?如何預防?
在感染幽門螺桿菌后,身體會通常可出現一些異常的癥狀表現,一旦發現要及時就醫進行檢查。
若不幸染上幽門螺桿菌,常可出現如反酸、噯氣、上腹部飽脹等不適,還有部分感染者會有“早飽表現”,即少量進食就覺得腹部飽脹。
同時,口臭也是幽門螺桿菌感染較為典型的癥狀,這主要是發生感染后細菌所產生的分泌物可能會帶有異味,而這些異味會通過口腔發散出來。另外,感染后還可能會導致患者對于營養的攝入出現障礙,繼而誘發貧血、消化不良等癥出現。
想要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要從生活中的細節去進行改變。
①日常用餐盡量使用公勺公筷,尤其是家中有感染者的情況下,要將感染者的餐具單獨分開,直至完全治愈;
②建議對餐具定期進行消毒,以高溫煮沸為主要手段;
③兒童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易感人群,日常要避免口對口喂食、親吻兒童,且兒童餐具要與大人的分開;
④飯前便后要注意洗手,不吃生食、喝生水,定期更換牙刷/洗牙等。
三、哪些人需要根除幽門螺桿菌?如何根除
一般認為,有這些特征的感染者要盡快進行幽門螺桿菌根治治療,包括消化性潰瘍、家族內有胃癌病史、慢性胃炎伴糜爛萎縮、長期服用質子泵抑制劑、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等。
《2022中國Hp感染治療指南》中指出,根除幽門螺桿菌首選治療方法為鉍劑四聯方案,用藥方案為質子泵抑制劑+鉍劑+2種抗生素。
除了鉍劑四聯方案外,高劑量雙聯方案也較為常用,多在Hp感染的初次和再次治療中被應用。其療效與鉍劑四聯方案差不多,但可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概率,還能一定程度提高四聯方案的根除率。
針對于已經發生感染的人群,建議要去醫院咨詢專業醫生的建議,判斷是否需要進行治療。
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會給胃部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對此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切不可因為感染初期沒有明顯癥狀而對其置之不理,等到癥狀明顯時再去治療難度會大大增加。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