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世界范圍內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隨著我國吸煙人數的增長,肺癌的發現率和死亡率也在不斷攀升。根據來自全國腫瘤防治辦公室的報告,國內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占城市惡性腫瘤首位。
按病理可以將肺癌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小細胞肺癌,另一類是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是常見的一類肺癌,占肺癌的20%,吸煙是重要誘發因素。肺癌的癥狀表現為刺激性咳嗽、胸痛、食欲減退、胸悶氣短等,當癌細胞發生轉移后侵犯相應器官,引起其功能改變,會引發疼痛、暈眩、四肢無力、皮膚發黃等癥狀,除此之外腫瘤還會產生類似激素的物質,可能引發面部腫脹、四肢關節腫痛、高鈣血癥等副腫瘤綜合征的表現,給患者的生活帶來極大困擾,生活質量直線下降。
小細胞肺癌惡性程度高,生長快,遠處轉移率高,單純局部治療意義不大,但小細胞肺癌對化療藥物比非小細胞肺癌敏感,化療可以獲得40-65%的完全緩解率,因此以全身化療±局部治療為標準的模式。
小細胞肺癌分為局限期和廣泛期。如果病變屬于局限期,一般以放療、化療、靶向藥物同步治療,放療根據患者身體情況和病變發展情況調整放療劑量,一般控制在65Gy,達到最優的治療效果;如果病變是廣泛期,一般以化療及靶向藥物治療。化療結束后,病灶有殘存的,一般采用局部放療,也可以進行手術切除。
大腦是小細胞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轉移的幾率大概為50%左右。經治療后生存5年以上的患者中樞神經系統轉移率達80%。通過預防性全腦照射能夠有效降低肺癌細胞向腦轉移的概率,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
那么肺部的癌細胞為什么會向腦部轉移?之間又有何聯系?
一是小細胞肺癌惡性程度高,轉移是它主要的特性。,二是肺血管與椎靜脈之間有部分吻合,由此肺癌細胞能夠直接通過椎靜脈繞開肺部血管到達腦部。三是在治療期間,我們著重點在于肺部,且大腦有血腦屏障,阻止化療藥物及靶向藥物進入,腦組織中的抗癌藥物濃度比較低,很難殺死肺癌細胞,這就為癌細胞的生長、繁殖提供了優良場所,這些狡猾的癌細胞在此愉快的發展,使得患者出現頭痛、認知障礙、癲癇、視力障礙等,使得病情剛有好轉的患者再次陷入危機,生活質量急劇下滑,甚至生命受到嚴重威脅。
目前對于癌細胞腦轉移的治療方法包括外科手術和放射治療,但很多情況下,患者表現出明顯癥狀時外科手術很難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只能通過全腦放射治療進行控制。為了避免上述危險情形,減少患者痛苦,保證治療效果,對患者進行預防性腦放射治療是很有必要的,應該盡早進行預防性腦放射治療,能夠從根源處阻止肺癌細胞在腦組織里生根繁殖,提高患者生存率,保障患者安全。
但是在進行預防性全腦照射治療后也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需要對患者著重注意:放療一般采用劑量為30Gy/10F進行治療。根據研究,腦轉移率隨著劑量增加而降低,但增加劑量明顯增加副作用。在治療結束時會有部分患者出現頭痛、惡心、皮疹、視覺障礙等不良反應,在治療一年后即時記憶和延遲記憶會出現衰退,這時由于進行預防性全腦照射治療時會損傷到大腦海馬區,會導致部分患者出現神經認知功能障礙,
如果在治療期間對海馬區進行保護,出現神經認知功能障礙的可能性便大大降低,同時研究發現在海馬區未發現癌細胞侵襲的現象,因此目前進行預防性全腦照射治療會對患者的海馬區、垂體、內耳等大腦其他部位進行保護,減少患者暈眩、內分泌失調等副作用。
對于進行預防性全腦照射治療的時機,目前研究證實治療越早,腦轉移率有降低的趨勢。但患者在治療小細胞肺癌原發灶,再同時進行腦預防照射,患者副反應明顯增多,不能耐受,因此,一般在原發灶治療結束之后及時進行預防性全腦照射治療,避免癌細胞悄然轉移卻不自知,最終釀成難以預料的局面。
除了進行相應治療以外,預防肺癌細胞擴散還需要日常做好相應護理,提升生活質量的同時也是保障治療順利完成、保證治療效果,避免病情復發加重身體不適。
在治療期間患者需要感受自己的身體變化,如有異常及時告知醫生,尋找原因并調整治療方案,治療期間受到X線的照射很容易導致食欲不振,此時可以堅持少食多餐的原則,盡量提供身體所需營養,維持機體功能正常運轉,可以適量添加自己愛吃的食物,以提升食欲。
肺癌患者很有可能感到呼吸困難,可以通過吸氧的方式保持呼吸暢通,平日里可以進行呼吸訓練,提高呼吸技巧,減少身體不適,也可以通過按摩等方式進行舒緩,改善呼吸狀態。
患者在患病期間可能感到絕望、抑郁、焦慮等情緒,這些負面情緒的出現都是正常的,但是不要任由負面情緒發展,需要及時進行自我調節,改善心理狀態,對病情恢復也有很大幫助,通過下棋、聽音樂、看報紙等方式轉移注意力,避免對病情過度關注而帶來緊張情緒,
可以多多了解肺癌相關知識,減少對陌生疾病的恐懼,同時也提升對疾病的認知,更好的做好護理工作。在情緒難以自我調節的情況下可以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通過科學、專業的途徑轉變自己的心境,積極配合治療,盡早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