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含手術標本展示,點擊閱讀請注意)
手術病例分享:
前言:我們在公眾號文章中經常講,磨玻璃為表現的早期肺癌不能過于積極手術,尤其是肺葉切除要慎重!但在早些年,其實不管哪一級別醫院的醫生對肺結節的認識都沒有現在這么深刻,所以在10來年前,檢查發現肺磨玻璃結節考慮惡性的,根據診療指南行肺葉切除加淋巴結清掃的不在少數。
但其中有許多確實是原位癌或微浸潤性腺癌的。當時的想法是原位癌切了好呀,以后就沒有事了,也不需要化療或放療等后續治療。但隨后的復查隨中,很多病人又檢出新的磨玻璃結節,又是考慮腫瘤范疇的,這時候就尷尬了!不是又要切了嗎?說好的一勞永逸在哪里?當然這也是臨床經驗的積累,也促使大家重新來審視肺磨玻璃結節這一新的高發的疾病。也才會有JCOG系列研究的進行。
今天分享的這個病例就是一位早在8年前左肺結節切了肺葉,病理報告是原位癌的;結果隨訪中于5年前又發現右肺結節,繼續隨訪發現有進展的。近日專程從外地跑來杭州找我手術,術前考慮微浸潤性腺癌可能性大,術后病理也報是原位癌的。好在這次只是做了楔形切除。
病史信息:
結友是8年前開的刀,左下葉切除,病理原位癌。術后于5年前發現右下葉結節,當時報告示僅5毫米,而今年4月份檢查時已經是混合磨玻璃密度,大小也增大到14毫米。
影像展示與分析:
非薄層看上去就不舒服,明顯有血管進入,整體輪廓較清,密度顯得有點亂。
薄層掃描顯示病灶出現,胸膜距離近,此層是純磨密度,但貼邊有血管走行。
上圖見明顯血管進入以及病灶內部血管穿行;整體輪廓與邊界清。
鄰近胸膜略有牽拉影響,表面不平,輪廓較清,密度較為均勻。
病灶表面有細毛刺征,胸膜輕微牽拉,血管進入與穿行。
上圖見有少許偏實性成分,密度顯得有點雜亂;病灶的邊緣是細毛刺狀的。
血管征與毛刺征明顯。胸膜間隙征存在。
病灶表面不平,有月牙鏟征的樣子。
病灶月牙鏟征,血管向病灶處聚集,表面不平。
靶掃描顯得整體瘤肺邊界清,有血管進入并散開來,表面不平,部分有毛刺,部分區域見月牙鏟征。
內部密度不均,表面不平。
血管進入明顯。
表面不平與密度不均較平掃的更顯著。
以上諸圖靶掃描顯示的影像信息都比平掃更為清楚,更趨向是該考慮微浸潤性腺癌可能性較大。
臨床決策:
1、病灶是磨玻璃密度,隨訪從5毫米長到14毫米,且有明顯血管征、毛刺征、淺分葉、月牙鏟征以及密度欠均勻顯雜亂,考慮是腫瘤性質的,以微浸潤性腺癌可能性大;
2、左側已經切了肺葉,此次病灶位置靠邊緣,又是磨玻璃密度為主,應該盡量選擇亞肺葉切除。鑒于實性成分并不明顯,只是密度偏高成分,所以結合位置擬行單孔胸腔鏡下右下葉部分切除(楔形),淋巴結基本不可能有問題,若采樣下也可,不采也可。
最后結果:
大體標本見病灶切面灰白,質較硬,沒有包膜,像肺癌的。
病理切片報的是原位腺癌,術后常規病理也是一致的。
感悟:
這個病例事后來看,切了化驗是原位癌,似乎不劃算,因為原位癌已經被踢出肺癌之外了。但實際上我們臨床的思維并能總是事后來反推之前的考慮。而且此灶從發現時5毫米進展到現在的14毫米,而且從影像上判斷是更符合微浸潤性腺癌的,關鍵是位置還好,能楔形切除。所以從風險角度來講是有一定風險的、從位置來講楔形切除對機體影響是小的,所以利弊權衡來說,切了才是更為合理的選擇。此灶真若再隨訪,也必繼續進展并仍在近幾年內要切除的,因為它的進展啟動鍵已經按下了。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