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一味中藥叫馬齒莧,沒錯,它就是田邊地頭、道邊隨處可見的野菜,是藥食兩用的植物,全草供藥用。主要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中醫臨床常將馬齒莧用于腸胃癌的治療。
由于馬齒莧中含有一種豐富的γ-3脂肪酸,可使血液粘度下降,促使血管擴張,預防血小板聚集、冠狀動脈痙攣和血栓形成,從而起到防治心臟病的作用,所以更適用于并發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腫瘤患者。臨床上如何具體應用的呢?接下來詳細講一下。
治療胃癌時,可配合藤梨根、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等同用;治療子宮頸癌,可配仙茅、石見穿、蜀羊泉、龍葵等煎服。治療乳腺癌所致上肢腫脹或丹毒腫痛,可單用本品煎湯內服或外洗,也可鮮品外敷。
有些大腸癌患者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大便時干時稀,自覺肛門口灼熱、重墜。除此之外,這類患者還常常伴有肚子脹痛、肚子叫,身熱,口渴,小便黃,舌紅苔黃等癥狀。中醫學歸為“濕熱蘊結證”,可用馬齒莧與白頭翁、黃連、半枝蓮、地榆等中藥配伍。以清化濕熱,涼血止血,緩解此類患者的癥狀。飲食上,也可用馬齒莧和綠豆煲湯,有清利濕熱的功效。
不過,馬齒莧本身就是利尿、促消化的,且性寒質滑,容易對脾胃造成傷害,所以腹瀉的患者不可服用,以免使癥狀加重。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