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向前推進,結直腸癌作為一種老年疾病也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在我國,國內學者還是習慣把60歲及以上的人群所患結直腸癌稱之為老年結直腸癌。由于老年人的臟器功能較青年人都有所減退,且易患多種疾病,再加上我國特有的生活習慣,我國老年結直腸癌還是有著其不同的臨床特征。
在歐美國家60%以上的新病例和70%以上的死亡病例都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其高發年齡約為70歲左右。而我國的發病年齡卻早于他們12-18年,近些年來才開始有逐漸老年化的趨勢。
我國的老年結直腸癌是由環境、飲食、生活習慣與遺傳因素協同作用結果。這些原因中與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漸減退,大腸粘膜和肌層萎縮,吸水及蠕動能力減退,便秘,烹調中產生的化學致癌物質,食物中攝入較多的脂肪和膽固醇等因素有關。再結合修復基因的失活和K-ras基因突變等因素逐漸發展成癌。此外,在我國老年人中纖維素食物、水果和蔬菜食用不足,肉類及動物脂肪相對過多也是導致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我國老年結直腸癌患者中,其病理組織學類型也有著特殊性,即分化較好的腺癌所占比例比較大,包括高分化、中分化癌多見,而分化差的較少,因此其病程發展相對緩慢,病期延長,預后也相對較好。而大體類型上以潰瘍型為多見,其次為隆起型、狹窄型及腺瘤癌變,浸潤型癌較少見。確診時淋巴結轉移發生率相對較低,病期相對較早,應該說這些都是一些利好因素。
我國老年患者就診意識不是很強,從有自覺癥狀到確診時間一般為3個月到3年,平均8.5-9.5個月。其臨床癥狀雖然與青年人相似,但是由于缺乏特異性,臨床癥狀不典型,疾病發展速度相對緩慢,因此常出現人為性延遲診斷的現象,尤其是結腸癌患者延誤率更高。由此說來,提高疾病認識觀念,加強疾病篩查才是早期發現腫瘤,提高治愈率的主要手段。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