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患者,尤其是中晚期癌癥患者,大多可見明顯的血瘀表現,如紫舌、青紫舌、舌有瘀斑或瘀點、舌下靜脈曲張等。因此,像這種情況,應當把瘀血化開,再將化開的瘀血向外排。這個時候少不了要打通腸道,腸道通暢了,瘀血也就能順勢排出去。有一味中藥特別擅長通腸清腑,這味藥就是大黃。
大黃,苦寒清泄,沉降下行,作用強烈,素稱”將軍”。入脾、胃、大腸經,既善通腸瀉熱、攻積導滯,又能導濕熱之邪從大便而出。如果僅作為瀉下藥,大黃倒也沒什么特別的。大黃真正的過人之處在于它可以“下瘀血”,先把瘀血疏散,然后排出去。通常會加到活血化瘀的方子里,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比如東漢大醫張仲景的下瘀血湯、核桃承氣湯,里面都用到了大黃。
除了疏散瘀血,大黃也有抗癌作用。現代研究發現,大黃中的有效成分:大黃素具有比較強的抗癌活性,能夠誘導癌細胞凋亡,抑制癌細胞遷移和增殖。不過中醫治療癌癥時很少單味藥使用,常以復方出現。
在中藥配伍時,常與蒲公英、廣郁金、白花蛇舌草等配伍調理熱毒壅盛、瘀血凝滯的肝、膽管腫瘤等。與腫節風、人參、黃芪配伍服用,有瀉下作用,可減輕胰腺癌患者黃疸、發熱等癥狀,這里要用炒大黃,用生大黃就沒有效果,一個炒一個生,區別就是那么大。另外,食道癌患者容易出現腹脹、便秘的情況,可以用生大黃泡水喝;如果是陰虛便秘者,可以用大黃配伍芒硝、元參、麥冬等藥組成增液承氣湯進行調理。
不過,提醒大家一點,本品苦寒,易傷胃氣,脾胃虛弱者慎用。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