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化名)今年35歲,前兩年的體檢中被發現血肌酐有點偏高,當時醫生建議進一步進行檢查。但是他覺得自身身體沒有不適癥狀,請假還要多扣錢,就沒有聽醫生的進一步進行檢查。
很快時間來到了今年,他總是無緣由的出現全身乏力的癥狀,休息后也無法緩解,有時候還會莫名的惡心嘔吐。身上的不適癥狀讓他連正常的工作都變得困難,這才引起重視去了醫院。經檢查發現肌酐值飆升到接近800!確診為尿毒癥,之后可能需要終生依靠透析來維持生命。
這個結果令吳明難以接受,自己是家中的頂梁柱,上有老下有小都在等他,怎么就患上這個病了?
醫生在了解過往史后告知吳明,如果在兩年前有及時進行干預,也許病情也不會發展至此。
一、尿毒癥,多半都是“拖”字惹的禍
據統計,我國慢性腎臟病患者的數量約有1.32億人次。而我國相關流行病學調查顯示,20歲以上的人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已達到10%左右。然而,由于缺乏足夠的知識,其中僅有12.5%的病人知道自己患上了腎病。早期腎臟病若一直拖延,得不到持續治療和有效控制而進展至終末期尿毒癥階段時,可能只剩下長期透析或換腎兩條路可選了。
其實,尿毒癥在發生前,身體已經給了我們5次預警:
第一次預警,身體多不會有明顯癥狀,腎功能檢查也顯示無異常,但尿液內可能會有血液、蛋白質存在;
第二次預警,輕度慢性腎病期,此時身體的癥狀依舊不明顯,尿液檢查中可能會有蛋白陽性、潛血陽性或pH值>8等異常;
第三次預警,中度慢性腎病期,身體開始出現異常癥狀,常見的有乏力、腰部酸痛、泡沫尿、身體腫脹等;
第四次預警,重度慢性腎病,該階段已經發展到了嚴重腎功能不全期,身體的不適癥狀特別明顯,同時還可能伴有高血壓、貧血以及鈣磷鉀代謝異常;
第五次預警,此時已經進入了尿毒癥期,患者身上可有高鉀血癥、心功能不全、代謝性酸中毒等情況存在,這些并發癥均可威脅患者的生命。
還要提醒大家,日常如喝水少還憋尿、習慣經常熬夜、亂吃藥、高糖及高嘌呤飲食等不良生活習慣,都可能會誘發慢性腎病,一定要及早改正。
二、身體這兩處有臭味,可能是腎出問題了
實際上,在腎臟功能出現異常時,身體可能會發出一些異常的信號表現,但這些信號很容易被人們所忽略。
- 小便有腥臭味
腎功能下降時,可導致尿液內的毒素量增加,繼而讓尿液散發出難聞的異味。相較于正常尿液,會有明顯大的腥臭味,且癥狀通常會持續存在。
- 出現像尿液味的口臭
口腔內出現尿液的味道,多與泌尿系統疾病相關,在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身上最為常見。患者由于腎功能下降,導致體內毒素無法正常排出,需要依賴腎臟的氣化功能完成代謝。大量的尿素氮、氨元素隨著血液循環流向全身,會隨著呼吸從口鼻排出異味,聞起來像尿液的味道。
對于存在早期腎衰的患者來說,出現哪些癥狀沒有及時治療可能會拖延成尿毒癥呢?
身體浮腫:久坐久站后若出現全身性的浮腫表現,多是由于腎功能異常引起,早期的癥狀在休息后可得到緩解;
經常失眠:腎衰竭會導致神經系統受到抑制,繼而讓大腦神經中樞出現問題。在身體感覺疲勞想入睡的時候,卻睡不著,會頻繁失眠;
四肢無力:腎功能異常導致大量毒素在體內堆積,營養物質的吸收也會變差,這樣一來會讓人感覺特別疲勞,休息后也無法緩解;
夜尿增多:在夜間飲水量不多的情況下,依舊會頻繁地起夜,需要高度警惕是腎功能下降所致。
三、專家:學會這3招,及早發現腎臟病變
廣東省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梁馨苓總結了三個對及早發現腎臟病變有幫助的妙招,一起來學習一下:
一是晨起后及時照鏡子,觀察自己是否有眼瞼浮腫的問題。如果前一天沒有飲食過咸或攝入大量水分,依舊出現水腫則需要注意了。特別是長時間的水腫,需要高度警惕是腎功能異常引起;
二是觀察晨起的排尿,如果尿液內有經久不散的泡沫,多是提示尿液內存在蛋白,需要盡快去進行尿檢。此外,還需要觀察下尿液的顏色,晨尿一般為深黃色,如果發現尿液顏色出現紅色、乳白色等異常顏色時,也要盡早就醫;
三是夜間睡眠前觀察自己的下肢,按一按是否有水腫表現,如果發現腳踝、脛前按下去有明顯的水腫,且很久無法恢復,要及時引起警惕。
若是懷疑自己的腎有異常該做什么檢查?
一般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進行腎臟B超、尿常規檢查,這兩個檢查可幫助及時發現異常,盡早做出干預措施。
尿毒癥很多時候是“拖”出來的,對此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發現身體存在異常癥狀要及時就醫。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