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齡的增長,以及內分泌藥物等治療的原因,雌激素水平急劇下降,骨量快速丟失,易發生骨轉移。
數據顯示,晚期乳腺癌中骨轉移發生率高達65%~75%,骨轉移引起的常見并發癥有骨痛、高鈣血癥、骨折、脊髓壓迫等,這些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1]。
圖片來源:頭條正版免費圖片
對患者和家屬來說,骨轉移是最不想遇到又不得不正視的一個問題,基于此,今天互助君就此整理了一些關于乳腺癌骨轉移藥物的常見問題。
認識骨保護藥
唑來膦酸(第三代雙膦酸鹽類藥物)和地舒單抗,都是患者平時所說的“護骨針”。其中,唑來膦酸可通過對破骨細胞的抑制,有效治療乳腺癌患者的骨轉移,降低骨相關事件(病理性骨折、脊髓壓迫、高鈣血癥等)的發生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2]。
而地舒單抗,是另一款治療骨質疏松癥的“秘密武器”,也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款RANKL抑制劑。于2020年6月在我國獲批上市,用于治療絕經后女性的骨質疏松癥,可顯著降低椎體、非椎體和髖部骨折的風險[3]。
圖片來源:頭條正版免費圖片
唑來膦酸VS地舒單抗,該選誰?
覓友:糾結,我該選誰?
根據《2021CSCO乳腺癌臨床診治指南》給出的推薦意見:推薦乳腺癌骨轉移患者可選唑來膦酸或地舒單抗骨保護藥物治療。如果應用唑來膦酸時出現腎功能不全、不能耐受唑來膦酸的不良反應、治療過程中發生新的脆性骨折等情況,可以轉成地舒單抗治療[4]。
覓友:兩個藥物的優勢是什么?
1、藥物代謝方面
唑來膦酸需要經過腎臟代謝,因此對腎功能有要求。對于腎功能不太好或是腎功能有問題的患者,服用后少數患者可能會發生輕度胃腸道反應,包括上腹疼痛、反酸等癥狀,長期服用還有腎毒性。
而地舒單抗不需要經過腎臟代謝,因此對于腎功能不太好或腎有問題的患者,在使用過程中無需過于關注腎功能的改變,也無需根據腎功能頻繁調整劑量[3]。
圖片來源:頭條正版免費圖片
2、療效方面
唑來膦酸具有輸液時間更短的優勢。
而地舒單抗除了可以更大程度降低骨相關事件發生,減少骨轉移進展之外,由于獨特的作用機制(不經腎臟代謝),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上,地舒單抗顯著優于唑來膦酸,能給患者帶來更大的獲益。
3、安全性方面
唑來膦酸的毒性反應包括感冒樣癥狀(頭痛、疲倦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發熱、骨痛和腎毒性等。
而地舒單抗的主要毒性反應主要為低鈣血癥[3]。
因此,雖然唑來膦酸與地舒單抗治療骨轉移同樣有效,但地舒單抗對患者腎功能的影響比雙膦酸鹽較少。
4、給藥方式
唑來膦酸的給藥方式為靜脈給藥,而地舒單抗為皮下注射(每4周皮下注射1次)[4]。
疫情當前,往返醫院接受治療容易增加感染風險,因此靜脈給藥這種方式顯然不夠完美,而皮下注射的方式會更加方便,如果患者不方便來醫院輸液,醫護上門的情況下,患者居家也可以接受皮下注射。
圖片來源:頭條正版免費圖片
如何預防骨轉移?
骨轉移屬于一種全身性疾病,其中疼痛是癌癥患者都會出現的癥狀,患者在出現骨轉移后,疼痛更為劇烈。關于這類疼痛的治療,臨床上常使用三階梯止痛原則作為首要治療方式。
具體內容如:
輕度疼痛則采用吃最基礎的止痛片,如布洛芬;
中度疼痛則換用中度止痛藥,如弱阿片類;
如果疼痛還是控制不住,可以使用強阿片類止痛藥,如嗎啡類藥物。
但總體來說,藥物長期使用始終對于人體有害,與其在骨轉移后才治療,倒不如在未發生前就做好預防。
圖片來源:頭條正版免費圖片
那么,如何在控制患者的腫瘤進展、延長患者生存期的情況下做好骨轉移預防?以下我們有一些措施和建議給到大家:
1、早發現早治療
這是我們最常對患友們說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查。重視預防骨轉移,能有效降低新病癥的發生率,定期復查,早發現早治療最有效。對于晚期患者及骨轉移高風險者,應堅持每年做1次骨掃描。
2、提高骨骼健康
骨骼的堅硬度上升,就意味著骨轉移的風險就下降一個度,因此,保持骨骼的健康成為了患友們預防骨轉移不可忽視的一個點。那么該如何提高骨骼健康呢?
步行、慢跑;補充足夠的鈣或進食含鈣豐富的食物,對于骨密度評估出現低下的情況需要適當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戒煙、戒酒;注意防止跌倒和身體猛烈撞擊。以上這些對于骨轉移的預防均具有重要作用。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