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是許多患者要面對的一道“術后難關”,有30%左右發生幾率[1],而且一旦發生很難擺脫,嚴重影響了術后的生活質量。
一般是由于腋窩淋巴結清掃后淋巴回流障礙形成了水腫;或是手術、放療后導致腋窩感染、纖維化,導致腋窩淋巴結側支循環受阻所致[2]。
那么有什么新方法能有效防治淋巴水腫,讓患者遠離“腫脹困擾”呢?今天就為大家盤點這些“新朋友”。
新治療方式:讓淋巴腫瘤“退!退!退!”
01、空氣波壓力治療
其原理是通過對多腔氣囊有順序的反復充放氣,形成了對肢體和組織的循環壓力,從而讓循環不通暢的淋巴液重新“動起來”,及時有效改善患側上肢靜脈血、淋巴液的回流,起到減輕乳腺癌根治術后患側上肢水腫的作用[3]。
空氣波壓力治療示意圖[4]
目前除了醫院里的專業治療儀,市面上還出現了很多家用的空氣波壓力治療儀,極大方便了患者的日常需求,但二者仍有些許不同。
- 醫院使用的設備價格往往比較高昂,而且為了適應更多患者不同的治療需求,也會有很多操作模式,使用過程更為復雜,需要專業的醫生進行調試和治療
- 家用的治療儀價格相對便宜,功能模式較為簡單,便于患者和家屬的學習和操作
所以若是較嚴重、頑固的水腫,建議前往醫院治療,以便醫生根據水腫的變化情況調整方案。如果不方便經常前往醫院治療,也可以在咨詢醫生后使用適合自己的家用空氣治療儀。
圖片來源:頭條正版免費圖片
02、綜合消腫治療(CDT)
這是一種包括了手動淋巴引流、皮膚護理、體育鍛煉、自我管理、壓迫治療的一種綜合療法。能極大程度幫助患側肢體減輕水腫程度、緩解疼痛,增強淋巴循環功能,提高生活質量,以及降低蜂窩組織炎的發生率[5]。
但綜合治療是一種全面的療法,步驟較多,所以需要患者有較好的依從性,能夠配合醫護人員完成每項治療計劃。
如果存在任何種類的急性感染、惡性腫瘤攜帶、心源性水腫、腎功能衰竭、深靜脈栓塞等情況時,不能進行CDT治療,否則容易誘發其他不良事件。
03、烘綁療法
治療時利用遠紅外或微波輻射熱療來改善皮膚淋巴循環,促進組織液和蛋白質吸收,促進巨噬細胞吞噬大分子物質等,從而減輕肢體淋巴水腫,縮小患肢周徑和體積,但在治療結束后,還需要使用彈性材料加壓包扎、同時進行功能鍛煉及皮膚護理。
圖片來源:頭條正版免費圖片
04、藥物治療
早期輕度的上肢水腫可以遵醫囑短期使用利尿劑治療,如果合并了蜂窩組織炎或者丹毒,一定要遵醫囑盡快使用抗生素。
另外,有研究發現苯并吡喃酮有希望成為治療淋巴水腫的有效手段之一,該藥可與沉積在組織間隙中的蛋白質結合,誘導蛋白水解從而改善上肢腫脹的癥狀[6],但是一定不要忘記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功能鍛煉:消除淋巴水腫在此一“舉”
05、居家按摩
有助于緩解傷口的疼痛,促進胸部和腋下、上肢的血液循環。
按摩:
- 首先深呼吸,接著將四指放在脖子的兩側,輕輕向脖子后方按摩,并延伸到頸椎下方,重復15次;
- 然后將手掌放在腋下,輕輕向上拉并向身體靠近,然后釋放,并重復15次;
- 再將手放在胸部上,輕輕從胸部按摩至頸部,盡可能自然地伸展皮膚,重復15次。
06、自主鍛煉
鍛煉:
- 術后1-2天躺在床上時可以練習握拳、伸指、屈腕,扣手指
- 術后3-4天可以嘗試屈伸前臂,同時按壓虎口,內關穴位進行按摩
- 術后5-7天可以嘗試用患側的手摸對側肩和同側的耳朵
- 術后一周后可以開始肩關節運動,如肩關節外展、內收、聳肩、旋肩等
- 在術后14天內運動幅度不可過大,以免牽拉未愈合的傷口。
而在拔除引流管后,患者需要自行在家進行功能鍛煉,以下為大家介紹一些簡單實用的康復操。
圖片來源:頭條正版免費圖片
康復操:
01、肩關節運動:
患側手臂放在對側肩上,健側手幫助向對側外上方推,再逐漸回落,重復10次。接著身體前傾,雙側肩部放松下垂,肩部向前然后兩旁繞圈,并逐漸增加搖擺的幅度和繞圈的范圍,重復10次。
02、上肢運動:
頭頸部不動,抬高患側手臂過頭頂去摸對側耳朵,每個動作重復至少3次,每個動作可鍛煉4~8遍。在伸展開后可以進行爬墻運動,面對墻壁雙手扶墻,手指沿墻向上移動,直至傷口拉緊或感到輕微痛楚為止,隨后逐漸向下移動至原來的位置,再重復上述動作5-10次。
03、抗阻運動:
可以借助小啞鈴和彈力帶進行訓練,比如手握啞鈴進行肩外展、肩前屈、肩后伸、屈伸肘、屈伸腕等運動,每個動作重復3-5次。或是雙手持彈力帶兩端向反方向牽拉,做擴胸運動,重復5-10次。
但鍛煉時要注意讓肌肉有輕微的牽扯感即可,不要太過用力拉伸以免引起肌肉拉傷,在鍛煉時建議佩戴彈力手套以起到促進淋巴回流的效果。
術后淋巴水腫是許多乳腺癌患者面臨的問題,但這個問題并不是無解的難題。術后及時預防,積極康復,發現有水腫傾向時立刻就醫治療,一定能將淋巴水腫“徹底瓦解”。
溫馨提醒:文章旨在傳遞疾病知識,不作為診療方案推薦及醫療依據。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