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聽到“陰挺”會感到疑惑:“這是什么奇奇怪怪的病啊?”然而這種病在女性群體當中卻并不少見。先來和大家分享兩個案例:
案例1、劉阿姨今年68歲,是一個廣場舞愛好者,一天她跳舞的時候突然感覺褲子濕了,還有東西掉了下來,去醫院檢查被確診為子宮脫垂及壓力性尿失禁,醫生稱需要及時進行手術。
案例2、亞茹今年26歲,剛和丈夫結婚一年多,今年更是迎來了兩人愛情的結晶。懷孕兩個月左右時去醫院建檔,她和醫生反映稱自己陰道口總感覺有個東西,體檢后被確診為子宮脫垂I度重型。
“子宮脫垂”的中醫上為“陰挺”,癥狀看起來很是嚇人,那么造成子宮無緣無故下移至脫出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陰挺,又被稱為女性的“社交癌”
子宮脫垂,也就是陰挺,是指子宮從盆腔下滑進入陰道,甚至脫出體外無法回納的癥狀,多是因為盆底組織異常難以支撐子宮保持在正常位置。
輕度脫垂患者不會影響生活,平臥休息后腫物或可以復原,但重度的脫垂患者還可能會有下腹墜脹感、腰骶部酸痛感、排尿頻繁、一打噴嚏就尿液溢出等癥狀,會讓女性隨時面臨尷尬境地、影響日常生活,也被稱為女性的社交癌。
據統計,我國成年女性中有癥狀的子宮脫垂患者占比9.6%。引起子宮脫垂的原因主要有下面這四點。
1、盆腹腔壓力
肥胖、慢性咳嗽、便秘及持續負重等慢性、長期、持續性的盆腹腔壓力增加,也可能會導致盆腔臟器脫垂。
2、年齡
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雌激素水平不斷下降,也會出現盆底組織支持結構的萎縮,導致盆底臟器脫垂等,因此年齡也是女性子宮脫垂的一大重要因素。
3、盆腔手術等醫源性原因
女性在接受子宮切除手術等盆腔手術時,如果沒有糾正手術引發的盆腔支持結構缺損,也更容易發生盆腔臟器脫垂。
4、妊娠和分娩
孕婦妊娠的過程中激素水平發生變化,腹腔壓力增加,會導致盆底組織負擔加重,分娩時盆底組織因過度牽拉也會失去彈性,也是子宮脫垂的一大主要原因。
二、子宮脫垂該如何治療?
上海仁濟醫院婦產科醫生劉偉指出,很多患者出現了子宮脫垂癥狀影響生活質量,也無需過于擔心,子宮脫垂的干預手段和治療方法還是有不少的。
1、藥物治療
對于子宮脫垂癥狀較輕或無法耐受手術的患者,可聯合中醫中藥進行治療,若中醫診斷氣虛型可口服補中益氣丸,診斷為腎虛型可口服大補元煎。
2、手術治療
對于子宮脫垂嚴重的、影響了日常生活質量的II度以上的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進行何種手術可經過醫生評估后,制定個體化手術方案來進行,以減少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等。
3、子宮托
對于不愿意手術或不耐受手術及術后復發的患者,最好選擇環形支撐型子宮托,起床時放置好睡前取出,需要定期進行婦科門診隨訪。
4、盆底肌鍛煉
盆底肌鍛煉有助于改善輕度脫垂癥狀、延緩病情發展,短期內有效率可達50-75%,對妊娠、分娩后新發的子宮脫垂及壓力性尿失禁患者更適合。
三、女性該如何預防和遠離這一“社交癌”?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盆底疾病診療中心主任張曉薇教授指出,子宮脫垂不只高發于老年人中,據調查顯示20-29歲女性中每100個人中就有2人患子宮脫垂,60歲以上發生的概率更是可達到40%,因此女性要做好子宮脫垂的預防工作。
女性要進行有計劃的生育,并重視產后保養,避免從事過重的體力勞動,同時加強產后康復鍛煉。平常要保證飲食合理健康,多吃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控制好體重,慢性的呼吸道疾病最好積極治療,同時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一個噴嚏下去竟然漏尿了,上廁所下面竟然掉下來個東西,這些或許都是子宮脫垂的表現,有些甚至已經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
子宮脫垂并不可怕,根據醫生的建議積極進行治療即可,不過平時的預防工作也不可少。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