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做過8次化療,兩年多后腫瘤指標又上漲了,醫生說得繼續化療。一做化療,指標就又降下去了。三月份查的時候是五十多,四月份再查就漲到兩百多。現在醫院還是要求化療,但是我也沒再化了,經別人介紹來(你這看)的。
我:如果指標漲得快,還是要打一下化療,比如下一次檢查,漲到300多了,就需要化療。如果指標漲得比較慢或者不漲,可以先暫時觀察,用中藥壓一壓。但是就算你堅持打了化療,這個指標也不一定控制得住,可能還會往上漲。
患者:這個藥對我很有效果,我打第二次的時候指標差不多就降到正常了。
我:這說明你對這個化療藥敏感,但是一定要小心耐藥。
看到這,可能有些患者想,既然化療這么有效,那我就一直化療不就可以了嗎,一直做到癌細胞全部殺死不就可以了嗎?
實際上,長久的反復化療不是長久之計,首先要考慮的第一關就是耐藥,不只是靶向藥存在耐藥問題。化療藥不是一直都這么有效,癌細胞也會“趨利避害”進化自己。后面可能很快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越打化療藥,指標漲上來的時間間隔越短。比如第一次打化療藥,可能一年后這個指標才漲上來,第二次打化療藥,可能間隔8個月,指標就上來了。
第二關就是要考慮身體的承受能力。對化療藥敏感,殺癌細胞的能力大,但同樣的對身體的傷害也大,像這么天天打化療藥,人根本就受不了。這還是在沒有考慮經濟情況的前提下。
患者也表示贊同:對,當時在醫院的那段時間情緒特別不好,人都要崩潰了,打的臉都腫了,渾身都是腫的。醫生都說,要像你這樣搞啊,你下次不要來我這里了。
我們治療的目的是化療后指標降下來,而且要保持住,不漲了。如果患者在18年手術完了之后就開始吃中藥,基本上指標就不漲或者漲得很慢了。發展到現在這樣,老是打化療,先不說經濟上受不受得了,人就先受不了了,我們治療還是要以人為本的,否則人都沒了,治療的意義又在哪里呢!
要是患者身體內部系統器官還處于紊亂狀態,指標會再次不正常。數據只是反映了當前階段的治療結果,但這個狀態能不能持續下去,還是個未知狀態。
很多患者和患者家屬都是“唯指標論/唯數據論”,眼睛只盯著檢查報告的數據,數據正常了,就高興,數據不正常就慌神了。指標不一定反映患者治療的好壞,但患者治療的好壞一定會反映到指標上。
這兩句話看著很像,但實際上有一個根本的區別:一個是以人為本,一個是以數據為本。
以數據為本:可能吃得好睡得好,也可能吃不好睡不好,但我管你吃睡好不好,數據正常了才是真的好。
以人為本:第一目的不是指標,先讓患者食欲變好,睡眠變好,身體有勁了,不虛了。看著好像沒管指標的事,但實際上患者身體好轉了,身體環境得以清理整頓,去復查的時候發現反而數據也很好。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降低過度治療的發生率。
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不要隨意去否定,二者治療體系不同,但可以起到協同作用,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用什么治療方式,要從當前患者的身體情況和狀態出發,具有一定的特異性,避免盲目治療。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