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腫瘤界學術盛會——2023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于當地時間2023年6月2日-6日在美國芝加哥火熱召開。ASCO年會致力于癌癥的預防、治療和改善患者管理,以展示腫瘤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最新研究為特點,討論當前國際先進的治療方法,備受全球腫瘤界專家學者的關注。
在今日結束的頭頸部腫瘤口頭報告專場,三項鼻咽癌(NPC)相關研究發出了中國強音,主導學者分別為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馬駿教授(ASCO遇見大咖|馬駿教授:CONTINUUM研究入選ASCO最佳研究,為鼻咽癌治療再獻“中國方案”)、唐林泉教授和陳明遠教授,醫脈通編輯特將唐林泉教授和陳明遠教授的報告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研究背景
同步放化療(CCRT)序貫順鉑/5-FU(PF)輔助化療是局部區域晚期NPC(LA-NPC)的標準治療手段,但N2-3期鼻咽癌患者治療失敗的風險較高。有數據顯示,PF輔助治療可能不足以控制高危患者的疾病進展,患者亟待更有效的輔助化療方案,順鉑/吉西他濱(GP)方案就是其中之一。基于此,研究者開展了一項多中心、開放標簽、III期、隨機對照試驗,評估了GP方案對比PF方案在NPC患者輔助治療中的應用。
研究方法
該研究的納入標準為18-65歲的T1-4N2-3鼻咽癌患者,患者先接受CCRT治療(順鉑100 mg/m2靜脈注射,d1、d22和d43),隨后隨機分配(1:1)接受3個周期的吉西他濱(1 g/m2靜脈注射,d1和d8,q3w)聯合順鉑(80 mg/m2,d1,q3w)治療,或3個周期的5-FU(4 g/m2持續輸注96h,q4w)聯合順鉑(80 mg/m2,d1,q4w)治療。患者的分層因素包括治療中心和N分期(N2或N3)。主要研究終點為3年無進展生存(PFS)率,次要研究終點包括總生存期(OS)、無局部復發生存期(LRFS)、無遠處轉移生存期(DMFS)和安全性等。研究設計如圖1所示。
圖1 研究設計
研究結果
研究共入組240例患者,PF組和GP組各120例,兩組患者的基線特征如圖2所示。
圖2 患者基線特征
中位隨訪40個月后,GP組的3年PFS率為83.9%(95%CI:75.9%-89.4%),PF組為71.5%(95%CI:62.5%-78.7%),兩組間存在顯著差異(分層HR=0.54;95%CI:0.32-0.93;p=0.023)。如圖3所示。
圖3 PFS分析
GP組的LRFS(HR=0.33;95%CI:0.12-0.90;p=0.03)和DMFS(HR=0.50;95%CI:0.26-0.98;p=0.042)表現均顯著優于PF組,然而針對兩組OS表現的分析顯示,兩組間3年OS率未見顯著差異(HR=1.17;95%CI:0.51-2.66;p=0.71)。如圖4所示。
圖4 OS、DMFS和LRFS分析
針對急性毒性的安全性分析顯示,GP組≥3級血液學毒性的發生率更高,PF組腹瀉和黏膜炎的發生率更高。如圖5所示。兩組間的遲發性不良事件發生率之間未見顯著差異。
圖5 安全性分析
研究結論
與PF輔助化療相比,GP輔助化療的療效更優越,且耐受性良好,臨床實踐中應謹慎管理GP方案的血液毒性。研究者強烈建議LA-NPC患者采用GP輔助治療,同時指出應進行更長時間的隨訪以確認GP輔助治療的OS獲益情況。
研究背景
長期以來,以順鉑為基礎的CCRT因其良好的局部控制情況一直被認為是LA-NPC的標準治療方法。然而,鉑類CCRT的毒性不可忽視,且對遠處轉移的控制尚不能令人滿意。調強放療(IMRT)可有效控制LA-NPC的局部復發,同時誘導化療(IC)可降低遠處轉移的風險。基于此,研究者開展了一項開放標簽、III期、非劣效性臨床試驗,評估了IC序貫IMRT對比順鉑CCRT在LA-NPC中的應用。
研究方法
研究的納入標準為T1-4N2-3或T3-4N0-1M0期鼻咽癌患者,患者被隨機分配(1:1)接受2個周期吉西他濱(1000 mg/m2,d1和d8,q3w)聯合順鉑(80 mg/m2,d1,q3w)IC,序貫單純IMRT治療(66-70 Gy/2.0-2.3 Gy),或接受至多7個周期的順鉑(40 mg/m2,d1,qw)聯合IMRT治療(66-70 Gy/2.0-2.3 Gy)。研究的主要終點為2年無失敗生存(FFS)率,預先設定的非劣效性邊界為10%。研究設計如圖6所示。
圖6 研究設計
研究結果
研究共納入249例患者,其中IC+RT組124例,CCRT組125例,入組流程及患者基線特征如圖7所示。
圖7 入組流程及患者基線特征
中位隨訪時間為60個月,IC+RT組2年FFS率為90.2%,CCRT組為86.3%,兩組間未見顯著差異(HR=0.818;95%CI:0.479-1.397,p=0.494)。兩組的5年FFS率分別為78.5%和77.4%,2年OS率分別為94.5%和96.0%,如圖8所示。
圖8 生存獲益分析
針對急性不良事件的安全性分析顯示,IC+RT組≥3級不良時間的發生率較低(43.3% vs. 60.7%,p=0.007),如表1所示。
表1 安全性分析
生活質量分析表明,IC+RT組的整體健康狀況、身體機能、疲勞、惡心和嘔吐、疼痛和食欲不振等各維度表現更佳,如圖9所示。
圖9 生活質量分析
研究結論
對于LA-NPC患者,GP方案IC序貫單純IMRT治療的2年FFS表現不劣效于CCRT治療,LA-NPC患者或可擁有更多的標準治療選擇。
參考文獻
[1]Lin-Quan Tang, et al.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followed by adjuvant cisplatin-gemcitabine versus cisplatin-5-fluorouracil chemotherapy for N2-3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J Clin Oncol 41, 2023 (suppl 16; abstr 6000).
[2]MingYuan Chen, et al.Induction chemotherapy plus radiotherapy alone versus cisplatin-based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in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n open-label, non-inferiority, randomized phase 3 trial. J Clin Oncol 41, 2023 (suppl 16; abstr 6001).
撰寫:Faline
審校:Babel
排版:Babel
執行:Babel
本平臺旨在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傳遞更多醫學信息。本平臺發布的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信息被用于了解醫學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臺不承擔相關責任。本平臺對發布的內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觀點。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處理。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