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年齡因素是胰腺癌發生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對于一般性胰腺癌高危患者實施早期篩查的起始年齡,或者是具有高危基因突變攜帶者,建議在50歲開始。而對于具有家族性、遺傳性病史者則篩查的開始年齡要比最年輕的受累血親者年輕10歲開始;Peutz-Jeghers綜合征、慢性胰腺炎的患者起始篩查年齡為40歲;而對于50歲以上新發糖尿病患者,若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和(或)短期內血糖波動范圍較大或新發糖尿病患者中有遺傳性胰腺癌高危風險的個體,一經診斷,應開始接受胰腺癌早期篩查;對于BD-IPMN患者診斷明確后,也推薦隨即開始接受胰腺癌早期篩查。
由于胰腺癌的惡性程度較高,因此,在對高危人群進行隨訪的間隔時間也會比其他疾病的篩查更加嚴格一些。
對于常規篩查中未發現異常情況者,其篩查的監測間隔時間為12個月。若存在實性病變直徑<10 mm或可疑實性病變;主胰管直徑5~9.9 mm;無明顯病變情況下主胰管局限性狹窄或擴張≥6 mm等報警征象,則監測間隔時間為3~6個月。
對于BD-IPMN患者,在沒有報警征象的情況下隨訪間隔取決于腫瘤大小,腫瘤長徑<2cm者隨訪間隔時間為12月,直徑2~3cm者隨訪間隔時間為6個月。若出現新發糖尿病,IPMN所致的復發性胰腺炎,囊性腫瘤≥3cm,增強的壁結節直徑<5mm,囊壁增厚強化,主胰管直徑為5~9.9mm,主胰管直徑改變伴遠端胰腺萎縮,血清糖類抗原19-9(CA19-9)升高,囊性腫瘤增長速率>5mm/2和淋巴結腫大,則篩查間隔應縮短為3~6個月,同時報警征象為相對手術指征,可以經多學科討論后,結合患者意愿,必要時擇期手術切除。
對于那些實施了手術切除后的患者,如果無殘余病變,推薦術后每年復查CA19-9及MRI、EUS或CT檢查。對于切緣低級別上皮內瘤變的患者,推薦每年至少進行2次CA19-9檢測及MRI、EUS或CT檢查。
臨床上實施胰腺癌高危人群篩查的檢測項目,初次檢測的時候,建議采用空腹血糖和(或)糖化血紅蛋白A1c(HbA1c)、血清CA19-9聯合MRI、EUS或CT檢測。隨訪中還需要定期實施檢測空腹血糖和(或)HbA1c、血清CA19-9,并交替使用MRI、EUS或CT檢測予以配合。在隨訪監測中若發現胰腺實性病變或有報警征象的胰腺囊性腫瘤,建議采用內鏡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抽吸術(EUS-FNA)。
發現胰腺癌高危人群具有可疑占位、腫瘤時,需要謹慎選擇、實施手術治療,其具體的手術指征包括:
EUS-FNA病理結果為惡性或可疑惡性,推薦進行多學科討論后擇期手術切除。當實性病灶>10mm,MPD狹窄或擴張≥10mm,但EUS-FNA不能明確病變性質,推薦進行多學科討論及手術探查進一步明確病變性質,必要時對病灶進行切除。對具有高危征象(出現實性病變、腫瘤相關的黃疸、增強的壁結節≥5mm、MPD≥10mm)的BD-IPMN患者推薦進行多學科討論后擇期手術切除。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