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含手術標本展示,點擊閱讀請注意)
同道手術病例分享:
前言:在我們傳統的觀念里,肺癌,那是40歲以上人群的事!年輕人極少有患肺癌的。但磨玻璃早期肺癌的出現,打破并改變了這樣的觀念,因為越來越多20多歲、30來歲的年輕人被檢出磨玻璃結節,考慮是早期肺癌的,即使不到20歲,才10幾歲的也不鮮見查出磨玻璃結節,考慮原位癌或不典型增生的,但好在現在的病理分類中,已經把原位癌和不典型增生踢出肺癌的概念之外了,所以也說不是患肺癌。
但近日有位同道分享給我一個病例,病人才17歲,而且是2022年就發現了的,也就是說16歲時發現肺結節,關鍵是這結節是混合磨玻璃密度,基本上都傾向實性的了,病理是浸潤性腺癌!這真的是極罕見的!
病例資料:
先看2022年的報告:
去年6月份,查出左下葉結節,約10毫米,有胸膜牽拉,建議復查,除外其他(意思是怕惡性)。
再看2023年的報告和影像:
左下葉背段亞實性結節,高危結節。大小仍11*9毫米許。
病灶出現,位于左下葉背段,緊貼著葉間裂,密度偏高。
有磨玻璃成分,表面不平,葉裂處有牽拉凹陷。病灶輪廓清,瘤肺邊界清楚。
病灶表面有淺分葉,邊緣有毛刺征,葉間胸膜有牽拉。病灶整體看上去有收縮力。
鄰近血管與病灶間隙不清,血管在病灶內段有異常增粗和管壁毛糙。
毛刺與牽拉明顯,密度不均,顯得有些雜亂。
較為邊緣處也有毛刺。
邊緣也有微小血管進入。
上國圖是軸位、矢狀位與冠狀位的圖像,也是與典型惡性非常符合的。
手術結果:
同道為其進行了單孔胸腔鏡下左下葉切除加淋巴結清掃術。術后病理示腺泡型浸潤性腺癌。
既往經驗:
我自己手上碰到的有兩個年紀在20歲以內并手術證實的。
第一個是18歲時發現,20歲時開的,病理當時只報腺癌,沒有分亞型。影像與標本如下:
看影像應該是原位癌或微浸潤性腺癌可能性大。
另一個是18歲,也是做了楔形切除,病理是原位癌,影像未留存,但大體標本如下:
問診或交流中有碰到更小年紀的:
上圖是16歲的女孩,檢查發現肺磨玻璃結節,有血管征,有細毛刺,并隨訪過持續存在,好在密度仍純,大概率是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風險并不高,能隨訪。
上圖是才14歲的男孩子,右上葉純磨玻璃結節,有空泡征,瘤肺邊界清,考慮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可能性大些,也是隨訪過的,沒有吸收好轉,但仍不急著處理干預。
上圖是才10歲的小男孩,也是磨玻璃結節,并經過隨訪不吸收好轉,純磨玻璃密度,輪廓與邊界清,也應該是原位癌可能性大。
也就是說磨玻璃結節在20歲以下人群中也經常能見到,但多數純磨玻璃結節,病理上應該以腺體前驅病變為主,真正有風險的,考慮是浸潤性腺癌的是極罕見的。今天同道分享的這例才17歲,病理確診為浸潤性腺癌,確實我是第一次見!
感悟:
在肺磨玻璃結節,早期肺癌越來越常見的今天,肺癌不再是年紀大的,40歲以上才要考慮的疾病,而是可以小到18歲、甚至年僅10歲也會是考慮腫瘤范疇的肺結節,今天的病例告訴我們即使小到17歲,也仍可能會得浸潤性肺腺癌!我們不知道致病的原因是什么,但我們要知道年輕也要想到肺癌的可能性。
我想我們能做的是:1、成年后至少體檢一次,以確定甲狀腺有無結節、肺有無結節、膽囊有無息肉、肝有無血管瘤等這些常見的異常病灶;2、如果有呼吸道癥狀,比如感冒了、哮喘了、肺炎了、新冠了,即使年紀不到20歲,或者才10多歲,也要想到查一下肺部CT,不單能確定有無肺部感染,也能發現有無肺結節;3、醫學界要認真對待青少年查出的肺結節,確定合適的隨訪間隔,找到肺結節之于青少年的生長規律,既不能過于頻繁復查,也不能延誤病情導致不可挽救的糟糕后果。肺結節之路仍漫長,仍有許多領域需要我們去探索、去求解!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