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報道,女性癌癥患者的“數字雙胞胎”有助于“更精準”確定治療方案。
西班牙腫瘤內科學會稱,乳腺癌是西班牙女性中最常見的癌癥,且患病人數逐年劇升。
其癌癥研究中心的乳腺癌臨床研究部負責人表示:沒有任何兩名患者的病情是一樣的……該項目旨在為乳腺癌晚期(有轉移)患者開發“數字雙胞胎”,以找到每名患者在確診后應該遵循的治療路徑,以及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其實,不同患者之間的治療差異,不僅因為每個腫瘤都是獨一無二的,還必須考慮到每名患者的自身情況及特殊性,因為這些可能會影響治療。
包括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等因素也會產生影響,它們會影響腫瘤的生長速度,并使免疫系統“更活躍或更遲鈍”,甚至會影響患者的情緒。
從西醫角度而言,要做個性化治療,就需要對個體進行“數字化跟蹤”,個人日常健康數據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包括腦電波、心肺狀態、血項等,這些信息要時時刻刻記錄下來,以應對未來的診斷排查。
基于醫學數字雙胞胎模型,醫生可通過對患者健康大數據(基因、生活習慣、家族病史和病例)的搜集和分析,進而提出個性化、針對性的治療方式和藥物,實現精準診斷與治療。
腫瘤作為一類復雜的疾病,在不同的患者身上,癥狀表現都有所不同,不同的患者之間個體差異性很大,在治療方面更是如此。
因此不同的患者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對待,為其制定個性化的治療,選擇適合患者本身的治療方式,這也是醫者對患者最大的負責。
其實,從中醫治療腫瘤的方案,與上述報道的“數字精準化”并無不一致。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治療腫瘤既要遵循其基本規律,我們又會考慮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
對每一位患者的不同病情具體分析,辨證用藥,制定出更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帶給患者更佳的治療效果。
三因制宜,抗擊癌癥
中醫有一個著名的治療原則叫“三因制宜”,就是“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其中的因人制宜,就是指在治療用藥時,要注意病人的體質狀況。
如體質強壯的青年人能耐受猛峻的藥物,而老、幼、體弱之人對猛峻的藥物就應慎用;陰虛陽盛之體,當慎用溫燥之劑;陽虛陰盛之體,當慎用寒涼傷陽的藥物。
且,除了常規治療,患者的情緒、飲食、日常習慣的差異,也都要作為參考,制定相對的“獨一”治療方案,這些與治療的好壞、康復是否順利,有著直接關系。
雖然,目前惡性腫瘤的治療仍是醫學界的難題,但從21世紀開始,國外學術界就提出了“癌癥生存者”概念。
而中國癌癥生存者基數龐大,粗略估算在3000萬上下。癌癥生存者的參與主力仍是中國醫學,中醫的抗癌治療模式,有著不可磨滅的“戰績”!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