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可是劃龍舟的好時候,曾有一支45名乳腺癌患者組成的龍舟隊,她們積極參加龍舟訓練迎端午,希望通過劃龍舟,戰勝病魔!
正如她們的龍舟隊教練所說,龍舟運動對癌癥術后康復有幫助作用,當然,乳腺癌患者劃龍舟一事由來已久。
圖片來源:頭條正版免費圖片
劃龍舟并不會增加手臂并發癥
1994年,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蘇珊·哈里斯發現自己不幸得了乳腺癌。醫生千叮嚀萬囑咐,讓她不要頻繁使用手臂,不要打網球,甚至連洗菜都不要洗。查閱相關文獻后,蘇珊對醫生的話提出質疑。
蘇珊的同事,同時也是運動醫學家的唐·麥肯齊也認為醫生的建議不妥,認為蘇珊可以用手臂從事活動。麥肯齊認為,劃龍舟是乳腺癌患者最好的鍛煉方式。
圖片來源:攝圖網
這一認知打破常規,也有很多人對麥肯齊提出質疑。萬一患者手臂出現并發癥該怎么辦?
為了證實這個觀點,麥肯齊招募到20多位乳腺癌患者,其中也包括了蘇珊。她們在健身房訓練數月,又在水上訓練數月,在此期間,隊伍中沒有一位患者出現手臂并發癥,隊員們深受鼓舞,積極訓練。
終于,在1996年6月,第一支由乳腺癌患者組成的龍舟隊誕生了。麥肯齊和蘇珊也在醫學雜志上發表了文章,證實劃龍舟并不會導致乳腺癌患者手臂并發癥,而劃龍舟的重復性可提供有氧運動的益處,增強力量。
圖片來源:頭條正版免費圖片
參加劃龍舟隊的隊員表示,這種團體運動需要互相依靠、共同前進,癌友們彼此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她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況都得到改善。
自此,全球各地的“劃龍舟”癌癥幸存者隊伍紛紛成立。乳腺癌患者們也通過這些運動,向大家展示全新的面貌,撕掉癌癥病人啥都不能干的標簽。
同舟共濟癌讓路,直面死亡勇說不
熊北蓉正是一名受麥肯齊醫生啟發,加入劃龍舟隊列并從中獲益的乳腺癌患者。
圖片來源:中國青年報
2006年,乳房自檢時發現小腫塊后,熊北蓉決定就醫,檢查時間陰差陽錯地被安排在她與丈夫大衛的婚禮前一天。
她僥幸得覺得現實不會考驗誓言,卻不愿相信醫生所說的“沒有太大問題”。在更詳盡的檢查后,49歲的熊北蓉確診罹患乳腺癌,讓一對新婚夫妻一腳從蜜月跨進苦海。
放療3個月后,熊北蓉聽從醫生的建議加入乳腺癌幸存者龍舟隊。不成想,術后一年熊北蓉就發生癌細胞轉移。
恐懼、憤怒、后悔等情緒如潮水般涌來,讓這位意氣風發的職場女性窒息不已。她默默地開始準備后事,安排好家人的相關事宜。但她內心依然祈禱,假如有幸活下來,生活里一定不能只有紅綠色的冰冷指數。
“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質量,家屬的支持太重要了,”熊北蓉說道,“我要健康起來,為了大衛,更為自己。”
圖片來源:頭條正版免費圖片
在乳腺癌幸存者龍舟隊里,熊北蓉與20多人的龍舟隊乳腺癌幸存者互相照顧,共同練習。相似的痛苦、糾結和用藥體會,把她們彼此之間的距離拉得更近。她們在對方最虛弱時給予鼓勵,也免不了集體參加隊友的葬禮。
熊北蓉選擇加入職業俱樂部、被國家隊選中,她一路奮起追擊,先后代表加拿大中年女子龍舟隊拿下多枚世界級金牌。
最便宜的處方,運動就是藥
乳腺癌患者的功能鍛煉要因地、因人、因病而宜,根據不同的環境、天氣、溫度、患者的體質、病情等采用適當的鍛煉方法,運動適量,不宜過猛過大,勞逸結合,從患者不同的個體情況出發,制訂有效適量的鍛煉計劃。
鍛煉時應加強護理,防止摔倒、劃傷,或因運動過量而出現肌肉關節及其他組織系統的損害。運動中避免陽光或其他強烈光線照射,注意保暖,防止出汗受涼。
除了劃龍舟這項團體運動,乳腺癌患者可以選擇步行、慢跑、形體操、關節操、游泳等運動,將伸展運動、靜力與耐力鍛煉三者兼顧。
腫瘤界著名的湯釗猷院士,曾報道過這樣一位病例:該病人在2001年確診為肝癌,第二年進行手術切除但卻復發。2004年治療后再次復發,這位患者最后找到了湯教授。
湯教授給了他一個建議:在體力還可以的情況下養成適量游泳的習慣。這位患者聽從了湯院士的建議,除了按時服藥,每天都堅持游泳20-30分鐘。沒想到,這一習慣竟然幫助患者增強體質,提高身體免疫力,抑制住癌癥的復發。
無關是健康人還是乳腺癌患者,運動能夠塑造你的身材,修煉你的容貌、改變你的大腦、重塑你的生活。堅持運動,終有收獲!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