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給你們,朕玩夠了,拜拜。”
2019年7月5日,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檢驗系2016屆畢業生吳思因子宮癌離開了人世,年僅25歲。這是那個94年出生的姑娘,于2019年6月,留下其生命里的最后一條朋友圈。
大概是意識到自己已經時日無多,她以這樣一種幽默且灑脫的方式跟人間告別,同時也把最深的感悟留給了活著的人們,感動了百萬網友。
人生就是一輛開往墳墓的列車,這趟列車啊,只會往前走,不能回頭。當車到站時,這位年輕的姑娘做到了即使不舍,仍然選擇了直面并調侃死亡,然后揮手和世界道別。
圖源健康時報
一、25歲醫學生患癌去世,把自己活成了一盞燈
1、24歲確診罕見癌癥,積極抗癌
2016年,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畢業生吳思實現了夢想,成為了一名救死扶傷的醫務工作者。
然而工作不到兩年,吳思就被確診子宮未分化肉瘤,該病僅占所有子宮肉瘤的5%~6%,屬實罕見,不僅治療手段有限,難度大,預后也差。
本就學醫的吳思深知,面對癌癥千萬不能怯懦,所以她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勇敢抗癌積極治療。
圖源網絡
2、心懷感恩,把自己活成了一盞燈
在確診罕見腫瘤疾病后,作為醫學生的吳思并沒有被癌癥打敗,而是勇敢面對。
“一路遇到的都是很好的人……我想盡可能記下我所有的感謝。”
在治療過程中所遭受的痛苦,吳思就把它畫成漫畫,還把自己的抗癌經驗記錄了下來和大家分享。
圖源科普中國
同時,她把自己活成了一盞燈,照亮身邊的人,將自己的笑聲傳染給周圍病友,讓大家都能積極抗癌。
讓人害怕的癌癥,在吳思面前,不過是個被調侃的小丑罷了。
對于網友的“你是否覺得命運不公”的提問,吳思一笑而過,她從悲憫的高度審視自己,她清楚沒有人活的輕松,能被理解就已經很好,而命運的玩笑又如何,還是要熱愛生活的。
3、不進ICU、不插管,離世捐獻遺體
當醫生一直是吳思的夢想,求學期間也從課堂了解到遺體捐獻匱乏一事,當時吳思就在網站登記了器官捐贈,只不過沒想到這一天來的太快了。
為了保證身故后遺體完整性,臨終前身體嚴重缺氧的情況下,吳思仍強烈要求“不進ICU,不插管。”
2019年7月5日,這個美好的女孩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而她捐獻的眼角膜幫助了十歲女孩和十七歲男孩重見光明,遺體也捐贈給母校湘雅醫學院。
身邊的人受到吳思的感染,也了解到了遺體捐贈的事情,也紛紛表示愿意成為遺體捐贈志愿者。
二、子宮未分化肉瘤到底是種什么病?
吳思所患的子宮未分化肉瘤是一種罕見疾病,也稱未分化子宮內膜肉瘤,是一種子宮內膜間質腫瘤,像這種未分化的肉瘤,惡性程度非常高。
中國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專業委員會于2018年10月所發布的《子宮肉瘤診斷與治療指南》提到:在所有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疾病中,子宮肉瘤占比1%,病因不明確。同時由于影像學無法辨別出子宮腫瘤的良惡性,因此也容易被誤診漏診。加上該病少見,高級別證據不足,目前尚未有最佳治療方案。
來自重慶市腫瘤醫院腫瘤內科的王東林主任表示,子宮未分化肉瘤惡性罕見但惡性程度高,早期癥狀不明顯,但仍有部分患者有陰道不規則出血、腹痛、腹部包塊、陰道分泌物增多等表現。疾病晚期患者可有乏力、貧血、消瘦、低熱和轉移部位癥狀出現。
就目前對子宮未分化肉瘤的了解,手術治療、放射治療仍是最主要手段,也可以考慮中西醫相結合的治療方式,不過該病中晚期的治愈率非常低。
三、如果遺體捐獻,使用后的遺體是如何處理的?
吳思沒能在醫學道路上繼續發光發熱,但她的眼角膜幫助孩子們看見世界,遺體也讓母校用于醫學研究,她以另一種方式留在人們心中。
而當一個人死后,如果生前決定將遺體捐獻,那么捐獻的遺體往往會被用于科學研究或者醫學教學。
遺體捐獻是一種無私且偉大的行為,應該對捐贈者致以敬畏之心,而使用完畢的遺體也會經過嚴格的消毒處理,最終一般會以火化的形式進行最后的處理。
年輕的吳思離開了我們,但正如她的名字那樣,她無私的奉獻了自己的遺體,不僅拯救了生命,同時也改變了生命,她通過這個方式,讓她簡短的生命,得到了延長,她永遠活在每個人的心中。
我們會被吳思的勇敢無畏所感動,但同時也在提醒我們,腫瘤癌癥真的離我們并不遠。
大家要關注自身的健康,定期做好身體檢查,不要羞于就醫,身體出現不適也要積極進行檢查和治療,愛護身體才是真的愛自己。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