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幾天前,國家醫保局進行了2021年度醫保目錄藥品價格談判,在其結果公布的那一瞬間,中國國家醫保局談判代表被沖上了熱搜,其在談判中所說的每一句話,可謂是讓無數患者和患者家屬看到了生的希望。而且經過多輪此談判之后,讓原本70萬元的天價藥物,從53000多元一瓶被一直“砍到”了33000元左右。這樣的談判結果也使得一款名為“諾西那生鈉注射液”被納入醫保,這就意味著患者在治療首年費用最高時候的自費部分可以降低至10萬元以下。
有了這樣的一個好消息,很多人立即轉移了他們的注意視線,把更多的注意點和質疑都投入到另外一個“天價”藥物,那就是在此前備受關注的,某治療復發難治性淋巴瘤的“120萬元”一針的抗癌藥物,他在今年卻并未納入醫保談判。人們不由得疑惑起來,這“70萬”與“120萬”之間到底有多大的差距。
說起脊髓性萎縮癥(SMA),又稱為進行性脊髓性肌萎縮癥、脊肌萎縮癥,是一種罕見疾病,也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即患兒父母雙方都是致病基因攜帶者的時候,其孩子才會有機會發生疾病。他在新生兒中的發病率約為1/6000-1/10000,在常規人群中,約每40-50個人中會有1個人是SMA致病基因的攜帶者。
而“天價治療藥物”諾西那生鈉注射液是治療SMA的精準靶向藥物,這款藥物在國內起初的售價高達70萬元人民幣一針,后來經過降價一針也需要55萬元,最為關鍵的是,此藥需要終身用藥,對于這樣的一個天文數值的花費,在中國家庭中承擔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就是這樣的一個藥物從天價納入到醫保,從70萬最后降至3.3萬元。根據其使用的方式,需要在治療的第1天、第14天、第28天、第63天分別實施鞘內注射,以后每4個月注射一次,如此終身用藥。按照這樣的計算標準,此藥物在納入醫保以后,支付最多的第一年整體需求費用約為20萬元左右,實施醫保報銷以后,個人承擔費用也不會超過10萬元。這樣的藥物價格剛好符合目前國家醫保目錄內所有藥品年治療費用均未超過30萬元人民幣的給付標準。
正如國家醫保局談判代表所言,“可能企業還要再努力,距離下一步的談判,需要在千位數上,還要有不小的努力”“今后,我們也將杜絕天價藥品進醫保”。近些年來,國家通過多種手段引導藥品適度競爭,采取以量換價等多種手段、措施,將部分醫保目錄內藥品實施降價,為購買性價比更高的藥品騰出基金空間,這樣也成功的實現了藥品保障的升級換代。
在保證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取消部分藥品的支付限定,擴大醫保藥物的受益人群,大幅度提升藥品的可及性和用藥公平性。在國家目錄里邊的藥品,年度支出費用最高的限額將不超過30萬,這樣的一個數值的限制,是保障讓有限的醫保基金為最大多數的人民群眾和醫保用戶保障醫療安全,發揮最大的醫療效率。
120萬元一針的抗癌神藥,也許其治療療效確實很神奇,但是,這樣的價格遠遠超出了醫保基金所能承受的能力和中國老百姓的負擔水平,也不具備經濟性,因此,在此次的國家評審中未能通過評審,而最終也就未獲得醫保的納入,這樣的結果也是體現出醫保談判的最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
應該說,“基金測算追求的并不是藥品的最低價格,而是給出一個合理的制度標準”這就話充分說明了我國目前醫保基金使用、支付的科學與保障并存的所在。
70萬元與120萬元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大,這恐怕還需要醫藥技術的進步、商業保險業務的豐富、國家醫療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路就在腳下,國家正帶領著我們在縮小這樣的差距。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