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30歲,2023年4月時檢查發現肺結節向我問診。下面是當時的影像:
我當時回復:
藍色圈起來的是體檢發現時的主病灶,混合磨玻璃結節,但邊緣顯糊。綠色圈起來的是后來復查的薄層,病灶中間點狀密度高,磨玻璃部分密度過低且邊緣顯糊,考慮炎性病灶類似,可半年后復查看有沒有吸收,不像惡性的;紅色圈起來的是左上鈣化結節,鈣化的都是良性的,不需要管;紫紅色圈起來的是右中葉胸膜下微小結節,小而實,沒有膨脹性,寬基底,考慮良性的,可放心年度常規體檢復查。以上意見供參考!(其他次要病灶未展示)。
再次問診:
三個月前發現肺部結節,混合磨玻璃,實性結節,鈣化灶等,三個月肺部CT復查。
我的回復:
右上葉三毫米的實性結節太小了,如果是我截圖這一處綠色圈起來的,那考慮良性可能性大,目前不需要管。中葉的病灶,雖然磨玻璃成分密度比較低,但是持續存在,有微小血管進入,有細支氣管擴張,整體輪廓顯得還是比較清楚,現在看來還是惡性可能性大,可以考慮手術,中葉切除。不過,總體危險性仍然不算大,如果暫時不開,4到6個月復查也是可行的,有進展,在手術效果應該沒什么兩樣。意見供參考!
感悟:
為什么前后相差3個月給出了截然不同的性質判斷?因為隨訪持續存在的磨玻璃結節就要警惕。而當時是剛發現,影像也不典型,密度低而瘤肺邊界顯糊。這次的明顯顯得清楚了些。當然從風險判斷,再觀察下也可以的。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