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咨詢病例:
主訴:
發現肺結節5年。
現病史:
5年前2018年體檢發現右肺中葉4*2mm實性結節,之后每年一直在本地醫院復查,均無變化,今年2023年復查新報了一個4*3mm的純磨玻璃結節,因不放心去本地醫院把2020—2023年拍的CT拷出電子版,找了一個放射科醫生朋友看,發現左肺下葉一個近1.4CM的大磨玻璃結節,查看2020年CT電子版,現為進一步診治網上咨詢就診。
希望獲得的幫助:
我現在焦慮不安,懇求主任幫我:1、判斷下這個左肺下葉將近1.4CM的磨玻璃結節是什么性質?2、對比2020年與2023年大小、密度、特征有變化嗎?3、是良性還是惡性,需要手術嗎?4、肺內還有無漏報的其他磨玻璃結節?
關鍵影像展示:
醫患交流:
我:左肺下葉,這個病灶是磨玻璃密度,但是一是密度很低,二是靠后側的輪廓跟邊緣不太清楚。感覺不是典型惡性的影像特征,可能還是局部纖維增生可能性大一些。即便不能完全除外惡性范疇,但目前肯定風險非常低,還不需要干預處理,能夠先半年到一年隨訪復查。今年的于2020年的相比,感覺稍微明顯一點,應該說略有進展,但是還沒到有風險的程度。意見供參考!其他沒有見到有意義的結節,如果是人工智能找出來很小的那種,沒有臨床價值,因為反正總是隨訪。
患:之前網上問診了好幾個醫院的胸外科主任,有兩個說是良性可能性大,不排除原位癌,有一個直接說是考慮微浸潤癌,嚇得我已經睡不著吃不下。每個醫生的說法都不太一樣,甚至有些差異很大,懇求葉教授,我需要再去做哪些檢查進一步明確性質嗎?比如靶掃描?增強CT?肺腫瘤標志物?穿刺?
我:不需要進一步檢查。也不必去猜是啥,只需關注主病灶有無風險。能不能隨訪。靶掃描有一定意義,但反正風險低,可以先只薄層平掃復查,等哪次手術與否比較難決定時再查靶掃描就可以(現在反正只需隨訪,所以不必)。
患:若是小斑片磨玻璃影是不是就是非常大的偏向良性?
我:別去糾結了,該干嘛干嘛。
患:我天天茶飯不思,好怕是惡性的,若沒有及時手術變成微浸潤或者浸潤。
我:密度低不管是啥都風險不大,只需年度常規體檢復查。
患:之前一直看科普文章,說越大惡性概率越大,現在查不到1.5CM了。
我:密度是關鍵。
患:今年與2020比較有點進展,是指直徑大了點?還是指密度增大了,或者是實性成分增加了,有無血管穿行?
我:顯得略大點,跟你說別糾結了。
患:教授,增大是增大了多少mm?密度有無增加?我看了您發的兩個截圖,是不是2023年的圖看起來有空泡樣?
我:總體風險小,糾結細節就沒有意義。因為反正不考慮去手術切除。那再猜來猜去何益?
患:葉教授,不好意思,本人特別焦慮,因為小孩還很小,我擔心是惡性的。因為之前網上問診了上海某醫院的一位主任,診斷直接說考慮微浸潤可能,所以我真的好怕好怕耽誤了。我還有一個問題,我的那個大結節是純磨玻璃還是混磨玻璃?
我:純。
患:謝謝葉教授專業、耐心、細心的解答,您的專業詳細的解答就像定海神針,我覺得我今晚終于可以睡上一覺了。
我:你有看我的科普,但是沒有領會我的科普的精髓。不要糾結于最后的病理結果是什么,而是從病灶風險大小來考慮是否手術干預。
患:葉教授,主要是因為幾乎每個醫生的說法都不太一致,甚至有些差異較大,導致患者更加焦慮不安,無所適從,不知道找誰才能比較明確的給出良性還是惡性,我就特別的焦慮不安,很無奈,很彷徨。
我:那沒辦法,聽誰要你自己選。
患:我聽葉教授您的,就沖著您耐心,專業的為患者我解答,我就覺得您耐心的解答像定海神針。請問靶掃描跟三維重建,四維重建有什么區別?是不是一樣的東西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我:應該不是。你看看我的病例分析文章,很多有平掃、薄層、靶掃描不同圖像的呈現的。
患:葉教授,請問原位癌是不是也可能一輩子不再進展,或者五年、十年等才會進展的?
我:說是也有可能,但又不一定的。你猜了也沒用呀。
患:葉教授,我這個近1.5CM的磨玻璃,目前看的話最壞也就是原位癌的程度吧?
我:我覺得沒到原位癌,甚至不是腫瘤范疇的。我開始就說了。
患:葉教授,我年年定期拍CT,2019年的CT是沒有這個大的磨玻璃的,2020年有,而且一出現就已經是這么大了,而且2020—2023幾年都沒有消掉,之前看過一位主任的科普,說磨玻璃若沒有一直沒有消掉的,那么腫瘤范疇就非常大了,請問是這樣的嗎?
我:不一定的。我反復說了,看密度、看風險高低。你何必一直糾結?實在要開刀,你便去開去。
患:好的,謝謝葉教授,我明白了,若比較能明確是很大可能良性,我是不想開刀的,感謝葉教授的專業解答。
我:你還沒明白。我的意思是淡化良性還是惡性范疇,而是隨訪有沒有風險來考慮,而這,密度是關鍵。你的密度低,風險就是小,能隨訪!
我已經被這位結友問得崩潰了!你說我要怎樣解釋她才能明白她這病灶近期沒有風險,能安全隨訪觀察。其實為什么有許多類似焦慮得不行的結友?真實的原因一是對磨玻璃早期肺癌的認識不夠,與傳統肺癌混淆不清,關鍵是許多科普都是混為一談,從而談癌色變;二是醫生意見不一致。
許多結友到處問診咨詢,但不同醫院、不同醫生給出的意見都可能會有不同,但病人不知道醫生不單水平有差別,也可能有自己小九九在里面,給的意見可能會帶點其他心思,比如希望你開刀、比如希望你消融、比如希望你進他的臨床試驗、比如醫院想創造效益等等。所以我早在多年前就講:病人的焦慮是醫生給的!若是看了5位醫生,都說風險小能隨訪,病人還會焦慮嗎?
網絡問診到底該怎樣問?
有許多結友問診問題很多,但糾結于其實意義不大的事情上,還有許多結友學會自己看片子,反復揣摩,其實專業的事仍該交給專業的人來做。我想提醒結友們,如果網絡咨詢問診注意以下幾點:
1、我們問診要解決的最主要問題是病灶是不是惡性?近期有沒有風險?要盡快手術還是能隨訪?如果要手術,方式如何選擇或有哪些選擇?不手術有沒有其他辦法控制或處理?醫生的解答若回答了上述問題,那便已經有了性質的判斷與后續處理的方向。
2、大小相差幾毫米并不影響臨床性質的判斷與處理的決策,CT值的具體數值也不能反映病灶就是良性或惡性,需要綜合評估。所以不需要糾結于到底是5毫米還是7毫米,到底是負600還是負500,這都不是關鍵。所以我的病例分析當中幾乎不提準確大小或CT值 ,事實上我很少去測量。
3、結節如果多發,我們最要關注的是最主要的有沒有風險,如果主病灶仍可隨訪,更小的去數一共多少枚,或與之前相比有沒有稍微大一點,這有何意義?反正也是隨訪,過于糾結只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煩惱。
4、概率的事少去細究,比例說5年生存率80%,你無法知道自己是80%之內還是處20%之內,想破腦袋也沒有用,該隨訪隨訪、該吃藥吃藥,其他交給時間來解答。
5、網絡咨詢需要提供電子版的影像資料,特別是小結節的。而有隨訪過的話,提供最早的和早近的基本上就已經可以回答問題,因為間隔時間最久的對比最明顯。此外,若考慮是腫瘤范疇的結節,看了最近的沒有風險能隨訪,則更早的意義就有限,總不至于此前風險還大些,現在反而風險低了。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