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因“好吃”聞名世界,隨著社會發展,飲食種類也越發豐富,不知從何時起,中國因為“吃”成為了“消化道癌大國”,甚至全球近一半的胃癌患者都集中在中國,且大部分患者一經發現就是中晚期。
什么是消化道癌?消化道癌主要指胃癌、食管癌和腸癌。而在我國,這三種癌占全部癌癥發病率的一半,躋身癌癥排名前五的行列。“高發病率”“高致死率”“年輕化”成為我國消化道癌的現狀。
那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國背負上這樣慘痛又刺眼的標簽?
美國哈佛大學近期在頂級期刊《胃腸病學》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分析了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CHNS)的20年數據中顯示,中國人的胃癌與鈉攝入量高相關性最強;結直腸癌與紅肉攝入量相關;食道癌則與吸煙有關,而肝癌的致病因素則是肥胖。這四種癌癥的發生都和飲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那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有何不妥,能讓消化道癌如此偏愛?
愛吃腌制品
說到腌制品,那在中國人的家里,恐怕沒有一家餐桌上能少得了榨菜、醬料的“下飯神器”。不僅如此,在南方,咸魚、火腿、臘肉等高鹽的腌制食物更是飯桌上的常客!然而,正是這些高鹽的食物會刺激胃黏膜,長期食用會出現充血、水腫、糜爛、潰瘍等病變。而且腌制品中的亞硝酸鹽致癌性極高!
愛吃火鍋、燒烤
網上流行一句話,叫沒有什么事情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足以見得國人對火鍋的熱愛。火鍋都是趁熱吃,但過燙的食物則容易損傷食道黏膜、胃黏膜,引發慢性炎癥,增加患癌風險。除此之外,國人對燒烤那更是情有獨鐘!尤其是夏季,晚上的大排檔,各種味道極具誘惑!香是香了,但經過高溫火烤后的食物容易產生可致癌的苯并芘和亞硝胺類物質,多吃同時會增加患癌風險。
愛飲酒
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很多人都喜歡有事沒事喝兩口,但頻繁飲酒會使得高濃度乙醇停留在胃部,破壞胃黏膜,出現胃黏膜糜爛或胃潰瘍等相關胃病。而恰巧很大一部分中國人乃至亞洲人,身體內都缺少一種代謝酒精的“酶”,這導致其代謝酒精的能力相對變差,因此長期飲酒更容易致癌!
共餐習慣
我國的共餐文化歷史悠久,但不得不說,共餐習慣給幽門螺旋桿菌提供了絕佳的傳播途徑。據統計,中國人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已接近50%,這個比率可謂是相當之高。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也是患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的主要因素。
韓國和日本也是胃癌的高發大國,就與他們的飲食結構和習慣有密不可分的聯系。改變不良飲食習慣,保護我們的腸胃健康,減少胃部疾病的發生。
中醫是如何看待胃癌的?
中醫典籍中無胃癌的說法,它屬中醫的“積聚”“胃脘痛”“噎嗝”“反胃”等病癥范疇。胃癌的發生主要是內外因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內因主要是因為患者情志不暢或久病失治,導致臟腑功能協調。而外因主要指的是像飲食失節或者感受外邪等。而病機上來看多數是因為因虛治病,本虛標實,正虛和邪實共同作用,進而發病。
與西醫不同,中醫講究辨證施治!不局限于患者癌癥病灶本身,而是從患者全身的特點加以考慮,根據患者的氣血盛衰、臟腑功能的陰陽虛實等進行綜合考量,扶正祛邪,辨證治療。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