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院院長給我打電話,勸我不要報警。”
杜先生把73歲的父親送到養老院,原本是為了讓其得到更好的照顧。但杜先生怎么也想不到,父親會在養老院內被護工毆打,最終導致其父親的右眼球破裂……
一、73歲老人被護工打爆眼球,院長勸家屬別報警
杜先生老家在大連,常年在上海工作。73歲的父親罹患了阿爾茲海默癥,為了讓父親得到更好的照顧,每個月花費8000元讓他入住大連一所號稱專門為阿爾茲海默癥老人設立的養老院。沒想到,正是他的這個決定害了父親。
一天傍晚,杜先生接到養老院的電話稱父親在換衣服的時候不慎被護工碰傷,眼角有些出血。接到電話時他并沒有太在意,認為是不小心導致的磕碰。
然而父親被送往醫院檢查后,醫生明確告知這一定是外力造成的,眼球已經爆裂,建議報警。在報警的過程中,杜先生再次接到了養老院院長的電話,勸他不要報警,杜先生自然不會聽他的建議。
圖源 大河報
接到報警后,警方進行了詳細調查,最終將此事定義為刑事案件。據了解,打老人的是一位00后的護工,此前正處于取保候審狀態,具體如何判罰要等老人的傷情鑒定報告出來。
二、為什么很多老年人不愿意去“養老院”?
根據第一屆北京養老服務行業發展四季青論壇上的數據顯示,北京僅有11.8%的老人愿意入住養老院。而在價格方面,79.8%的老年人希望將床位費控制在每月<5000元。
為什么很多老年人不愿意去養老院?原因可能有這3個:
經濟負擔重:現階段條件稍微好的一點的養老院費用都很高,對于普通家庭來說是個很大的負擔。再加上大部分老年人都舍不得花錢,寧愿在家里一個人也不愿意拖累子女。
可能喪失自主和獨立性:養老院的質量參差不齊,部分存在管理不善、服務質量差以及護理不到位等問題,這讓很多老人在入住前有很大的心理負擔,不愿意將自己的生活掌握在其他人手里。
影響親情和社交關系:相較于年輕人,老年人更需要親情和社交需求,希望可以與家人保持密切的聯系。入住養老院后,老人需要與家人、朋友分離,見面的次數也會隨之減少,這是很多老年人抗拒入住的原因之一。
三、幾種不去養老院的新養老方式,你會選擇嗎?
除了傳統的養老院外,這些年也出現了很多新型的養老方式:
·家庭照護床位式養老
這種養老方式是根據老人的需求,選擇護理員上門的服務項目,包括有助潔、助沐、代買代辦、心理咨詢等。讓老人可以在家養老,免去很多去養老院可能存在的顧慮。
·俄羅斯“托老所”
托老所其實和托兒所是一樣的概念,老人每天早上去“上學”、下午“放學”回家,與年輕人的上班時間錯開。在托老所可以鍛煉身體、與同齡人溝通交流、讀書等,晚上回家后還能和家人聯系感情。
·旅居型養老
現在的老年人在年輕時多數是吃過苦的,沒有好好享受過生活。在老了之后終于有時間了,可以多去旅行看看世界。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讓老人去旅居養老,在路上領略不同的風景。
未來,相信會有越來越多新型的養老方式出現,讓老人無后顧之憂的養老、也能減輕年輕人的負擔,實現雙贏!
對于很多獨生子女家庭來說,老人的養老是很大的問題。但對此也別過于擔心,新型養老的問世,或許可以幫助解決這個燃眉之急。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