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性疾病已經成為目前嚴重威脅人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惡性腫瘤的治療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盡管如此,近些年來腫瘤的死亡率依舊居高不下。
我國學者通過對2014年中國腫瘤患者死亡率數據進行分析,研究了導致腫瘤發生的主要致癌危險因素,共計5類、23個。對于這些因素進行的分析表明,
超過40%以上的腫瘤患者的死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統計表明,在20歲及以上的成人中,每年有103.6萬人死于最為常見的23種致癌因素所導致的各種腫瘤疾病,占全部腫瘤死亡人數的45.2%。換句話說,做好這些因素的預防,中國每年會有超過100萬以上的人口可以避免死于腫瘤性疾病,即51.2%的男性和34.9%的女性。在性別與腫瘤類型方面,在男性中主要包括超過70%的卡波西肉瘤、鼻咽癌、肛門癌、口咽癌、肝癌、喉癌和肺癌。在女性中則包括超過70%的卡波西肉瘤、宮頸癌、鼻咽癌、肛門癌和陰道癌。對于這些腫瘤來說,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在性別上,主要的致癌因素影響也會有所差異。對于男性而言,吸煙永遠是目前一段時間里最主要的致癌因素,其次為乙肝病毒感染、水果攝入不足、飲酒和PM2.5污染暴露。對于女性,主要的致癌因素是水果攝入量低,其次則為乙肝病毒感染、主動吸煙、體重超重和人乳頭瘤病毒感染。
在年齡上,不同的危險因素也會有所差異,這樣的差異也就成了腫瘤篩查的重點階段。在行為因素中,老年患者中的可歸因比例較高,男性為50-54歲,女性為65~69歲為最高。在感染性因素中,30-54歲的男性和35-39歲的女性的危險性較高。飲食因素和環境因素則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在代謝因素中,男性和女性歸因比例最高峰分別為40-44歲和50-54歲,并且在50歲之前,這一比例在男性中高于女性,而50歲之后,這種模式則會發生逆轉,即女性高于男性。
在各種類型的危險因素中,相關的風險因素、腫瘤性疾病和預防措施也是明確的。
行為因素:主要包括吸煙、吸二手煙、飲酒、缺乏鍛煉等,如此說來控煙、遠離二手煙自然是防癌的頭等大事,及時戒煙對任何年齡階段的人都有益。拒絕飲酒和增加運動自然也具有著積極的意義。
飲食因素:主要包括水果、蔬菜、膳食纖維、鈣攝入不足,以及紅肉、加工肉類以及腌制蔬菜的食用過高。因此,建議每天應攝入200~350克新鮮水果,300~500克蔬菜,深色蔬菜占到1/2之上。適量食用粗糧,增加奶類及奶制品的攝入。
代謝因素:保障身體正常的代謝水平和能力,保持標準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在18.5~23.9 kg/m2以內則是至關重要的。自然也包括調整飲食結構,適量減少糖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增加運動,戒煙、戒酒,維護好自己的血糖。
環境因素:關注環境污染,注意呼吸道保護,減少紫外線輻射,避免皮膚損害。
感染因素:引發腫瘤的各種感染性微生物包括:幽門螺桿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人乳頭瘤病毒(HPV)、人類皰疹病毒(EB病毒)、華支睪吸蟲、人類皰疹病毒8型(HHV-8)等,對于這些感染性因素,主要的預防措施就是疫苗注射,減少感染性機會,做好可防護性預防措施,同時潔身自好也是極其重要的。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