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乳腺癌,如果沒有轉移(不是晚期),通常當然是盡快手術。事實上,手術也確實是乳腺癌最重要最有效也是最能爭取治愈的治療手段。
但這并不是說,一查出乳腺癌,就得馬上手術,合理安排手術時機比急著手術更重要。手術當然要做,不過不等于要急著做。
有的乳腺癌病人在手術前要先做一段時間的新輔助治療,而后再手術。為什么要這樣做呢?不馬上手術不會耽誤治療嗎?
所謂乳腺癌的新輔助治療,是指在手術前進行的治療,主要是全身藥物治療(包括化療,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等),有時也做放療。
手術前的新輔助治療有什么作用?
1、可以抑制或消滅微轉移灶,抑制或殺滅原發腫瘤及周圍浸潤腫瘤細胞,從而減少術后的復發或轉移,。
2、可以使腫瘤縮小,使原先不能或者不適合手術的局部晚期患者獲得手術機會(術前轉化性治療);或者原先盡管可以手術,但難于保乳,不能保乳的患者通過術前新輔助治療使腫瘤縮小,從而獲得保乳機會。
3、可以在手術前了解腫瘤對化療等的敏感性,從而對于判斷預后、指導術后的治療選擇很有幫助。
哪些人適合術前新輔助治療?
醫學上的術語就是新輔助治療的適應癥,以下5類患者(滿足以下條件之一)可選擇新輔助藥物治療(化療,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
1、腫塊較大(乳腺原發腫物大小超過5cm即可考慮新輔助治療;如果原發腫瘤大小在2-5cm之間,要結合其他生物學指標比如ER/PR、HER-2等來綜合考量決定要不要先行新輔助藥物治療)
2、腋窩淋巴結轉移
3、HER-2陽性乳腺癌(僅以HER-2作為乳腺癌術前新輔助治療選擇標準時,腫瘤大小一般應大于2cm)
4、三陰性乳腺癌(僅以三陰性作為乳腺癌術前新輔助治療選擇標準時,腫瘤大小一般應大于2cm)
5、有保乳意愿但腫瘤大小與rǔ fáng體積的比例大而難于保乳的患者(這個意思是說,并不是簡單地只看腫瘤的大小,同樣大小的腫瘤,大rǔ fáng比小rǔ fáng更有機會保乳,因為有足夠的手術保乳“空間”)
當然,如果有合適的嚴格設計的新輔助治療臨床研究,符合條件的患者也可以考慮參加這類臨床研究。
新輔助治療前要做哪些準備?有哪些注意事項?
新輔助治療當然先要明確診斷(活檢明確病理診斷)并分期,充分評估患者局部腫瘤和全身情況,如此才能制訂適合的新輔助治療方案。簡單地說,主要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準備:
1、腫瘤相關的評估(病理、分期和瘤床定位)
(1)首先要明確病理診斷:
對乳腺原發灶通過空芯針穿刺活檢獲取組織標本進行病理檢查,至少要包含腫瘤病理類型、組織學分級、分子特征(ER、PR、HER-2、Ki-67)。
(2)其次要明確術前臨床分期:
通過合適的檢查手段,對腫瘤數目、位置、大小(原發腫瘤T分期),區域淋巴結轉移情況(淋巴結分期),并排除遠處轉移(遠處轉移M分期)。
關于前哨淋巴結活檢:
?對于腋窩淋巴結臨床陰性(查體和影像檢查沒有發現異常腫大淋巴結)的患者,可以在新輔助治療前也可以在新輔助治療后進行前哨淋巴結活檢,但通常建議盡量在新輔助治療前完成前哨淋巴結活檢;
?對于腋窩淋巴結臨床陽性(查體和影像檢查發現異常腫大淋巴結)的患者,建議行穿刺活檢明確診斷。
?新輔助治療后腋窩淋巴結轉陰的患者,前哨淋巴結活檢有一定的假陰性率,其臨床應用還存在爭議,通常不建議這種做法。
(3)瘤床定位
新輔助治療前要對原發灶進行瘤床定位,不然新輔助治療后腫瘤病灶消失,到時手術時就成了“無的放矢”,新輔助治療前可以在腫瘤內放置標志物或對腫瘤表面的皮膚進行標記,從而為后面做手術的時候確定手術范圍提供依據。對于術前穿刺陽性的腋窩淋巴結,也可考慮放置標志物進行標記。
2、患者狀況的評估
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解評估:?通過詢問病史,了解既往史,特別是要了解與乳腺癌治療相關的重要病史信息(比如既往是否患其他腫瘤以及治療用藥情況,比如心臟病史情況);?常規進行全面體格檢查(查體),可能發現一些其他合并疾病或異常;?化驗檢查,包括三大常規、生化等;?對主要臟器包括肝腎心臟等的功能進行評估,對合理選擇治療藥物和治療監測很重要;?重視心理評估和疏導,解除思想顧慮;?對于育齡期女性,要溝通詢問了解將來的生育意愿需求,必要時進行生育咨詢和相關準備。
參考文獻:《CSCO乳腺瘤診療指南》《NCCN乳腺癌指南》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