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3年7月26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傅劍華、楊弘、習勉教授團隊開展的特瑞普利單抗聯合新輔助放化療治療局晚期食管鱗癌(ESCC)的NEOCRTEC1901研究于國際權威期刊eClinicalMedicine發表。該研究是國際上首項報告PD-1單抗聯合新輔助放化療(NCRT)治療食管鱗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Ⅱ期試驗。
研究結果表明,特瑞普利單抗聯合新輔助放化療方案顯示出令人鼓舞的抗腫瘤活性,病理完全緩解(pCR)率達到50%,且安全性可接受,從而為免疫治療在局部晚期可手術食管癌的應用提供了最新的有力證據。
食管癌是全球第七大常見癌癥。在中國,其每年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占全球的一半以上,這其中超過90%的中國食管癌患者為食管鱗癌。新輔助放化療(NCRT)聯合手術是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標準治療策略,但術后5年內仍有超過40%的患者會出現疾病復發或死亡。因此,臨床上迫切需要有效的新策略以提高患者生存。
近年來,以PD-1/PD-L1單抗為代表的免疫治療顯著改善了多個瘤種患者的生存結局。基于多項Ⅲ期臨床研究的結果,PD-1單抗聯合化療已成為晚期食管癌的標準一線治療。JUPITER-6研究中,與單獨化療相比,晚期食管鱗癌患者采用特瑞普利單抗聯合化療顯著改善了無進展生存(PFS)和總生存(OS)。在新輔助放化療的基礎上聯合PD-1單抗可能具有協同抗腫瘤活性,有望提升局部晚期食管鱗癌的療效。既往已有幾項研究報道了新輔助PD-1/PD-L1單抗聯合新輔助放化療在食管癌的療效和安全性,但研究結果并不一致;多數研究在西方國家進行,僅入組食管或食管胃交界處腺癌患者。本項研究旨在探索新輔助特瑞普利單抗聯合新輔助放化療在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鱗癌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
2019年12月至2021年7月,44例食管鱗癌患者于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入組。所有患者同時接受放療(44Gy/20F)、化療(第1、8、15和22天,紫杉醇50mg/m2+順鉑25mg/m2)和特瑞普利單抗(第1和22天,240mg)治療。在新輔助治療后6~8周內,患者接受手術。2015年7月至2022年3月,86例接受標準新輔助放化療的匹配患者作為對照組,與研究組結果進行比較。主要終點為病理完全緩解率,次要終點為治療相關不良事件和R0切除率等。
所有患者均接受新輔助治療,其中42例完成食管切除術,21例達到病理完全緩解(50%;95%CI 35%~65%),2例(5%)患者為ypT0N+。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的病理完全緩解率更高,但未達顯著性差異(50% vs. 36%,P=0.19)。且無論PD-L1 CPS評分或TPS評分如何,不同PD-L1表達水平患者的病理完全緩解率均無顯著差異。R0切除率為98%。TRG評分為:TRG 0 (55 %),TRG 1 (26%),TRG 2 (19%)。3/4級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0%。圍手術期并發癥方面,吻合口瘺5例(12%),氣管瘺3例(7%),氣管瘺導致術后死亡1例(2%)。
腫瘤對新輔助治療的反應
(A)接受手術的入組患者的TRG評分(n=42)
(B)2例PD-L1高表達或低表達達到pCR的患者的代表性影像學和免疫組化圖像
(C)pCR率與PD-L1 CPS的關系
(D)TRG評分與PD-L1表達的關系
新輔助治療期間治療相關不良事件
新輔助放化療后病理完全緩解率是食管癌的獨立有利預后因素。基于既往食管癌患者新輔助放化療治療的研究數據,其病理完全緩解率為25%~43%。在當前研究中,新輔助特瑞普利單抗聯合新輔助放化療的pCR率為50%,優于既往新輔助放化療研究中的結果。
既往CheckMate 648、KENOTE-590和ESCORT-1等多個研究一致證明PD-1單抗聯合化療在晚期食管癌的療效與PD-L1表達之間存在正相關,PD-L1狀態已成為晚期食管癌免疫治療的首選生物標志物。然而,該研究并未顯示PD-L1表達與病理完全緩解率之間的相關性,提示PD-L1在接受聯合治療的局部晚期食管癌中的預測價值可能很有限。
綜上,盡管特瑞普利單抗聯合新輔助放化療在食管鱗癌患者中未顯著優于歷史數據的病理完全緩解率,但該方案顯示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可接受的安全性。該研究結果以及現有證據可能支持PD-1單抗聯合新輔助放化療作為局部晚期食管鱗癌的治療選擇。特瑞普利單抗聯合新輔助放化療有望成為局部晚期食管鱗癌安全有效的新策略,值得進一步開展Ⅲ期隨機對照研究。
研究者簡介:
通訊作者:傅劍華教授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胸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食管癌外科首席專家
廣東省食管癌研究所所長
中國抗癌協會食管癌專業委員會第六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縱隔腫瘤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第四屆委員會副會長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第三屆常務理事
國家癌癥中心(NCC)國家腫瘤質控中心食管癌質控專家委員會委員
廣東省抗癌協會食管癌專業委員會第四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廣東省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第三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廣東省抗癌協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
廣東省醫學會腫瘤學分會第六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通訊作者:楊弘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胸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廣東省杰出青年醫學人才
廣東省食管癌研究所副所長
華南惡性腫瘤防治全國重點實驗室獨立PI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青年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食管癌專業委員會委員
廣東省抗癌協會食管癌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廣東省胸部腫瘤防治研究會靶向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廣東省藥學會第一屆胸外科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近5年來,以第一/共一/通訊作者共發表高水平文章20余篇,其中大于10分的8篇,論著單篇影響因子最高50.739分,總影響因子200余分。主持國家級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等
通訊作者:習勉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放療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廣東省食管癌研究所副所長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優秀青年人才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青年臨床醫學科學家
中國抗癌協會食管癌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腫瘤放療專委會常委
廣東省抗癌協會食管癌專業委員會常委
廣東省抗癌協會肝癌專委會青委會常委承擔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高水平論著40余篇
排版:Uni
執行:Uni
本平臺旨在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傳遞更多醫學信息。本平臺發布的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信息被用于了解醫學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臺不承擔相關責任。本平臺對發布的內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觀點。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處理。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