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場力度“空前”的醫療反腐席卷全國,權力尋租、大肆收受回扣、行賄受賄等案件不斷爆出,百余位醫院院長、書記落馬,大快人心!老百姓期望這場“史上最強醫療反腐”能破除醫療腐敗弊端,讓患者不再遭受過度醫療、過度檢查、不合理用藥之傷害。
特別是對于腫瘤患者而言,醫療腐敗“腐”的是患者的生命,“敗”的是救命的錢財!
在腫瘤治療中,由于治療方案與基因檢測的“綁定”關系,基因檢測已成為必不可少的前置步驟。然而,由于監管不足,本應為治療提供保障的檢測環節卻成為醫療腐敗的重災區,不合規基因檢測導致“人財兩空”的悲劇屢屢見報。
今年5月,國家衛健委等14個部門聯合印發了《2023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點名要治理“強推基因檢測第三方服務”。與帶金銷售的藥品相比,這些藥品至少是獲得了藥監局的批文的合規產品,而基因檢測第三方服務,則絕大多數壓根沒有獲得藥監批文,將患者置于巨大的醫療風險之中。
一、腫瘤基因檢測帶來“治愈”希望
“我是被幸運之神眷顧的人。因為檢查出ALK陽性,我有幸用上了靶向藥物,使用這個靶向藥已經快5年了,對我一直有效,我現在還一直在用。如今我的精神狀態和身體情況都不錯。”談起患癌,邱女士很慶幸自己攜帶了罕見突變。還有很多像邱女士這樣的患者,他們通過基因檢測用上了靶向或免疫藥物治療,與腫瘤和平共處數載。
毋庸置疑,腫瘤基因檢測必須做。國家衛健委自2018年開始印發《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并持續更新,一以貫之要求 “對于明確作用靶點的藥物,須遵循靶點檢測后方可使用的原則。不得在未做相關檢查的情況下盲目用藥”,并明確指出“檢測所用的儀器設備、診斷試劑和檢測方法應當經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特別是經過臨床試驗伴隨診斷驗證的方法。”
二、被“黑化”的腫瘤基因檢測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腫瘤基因檢測帶來的巨大市場讓人趨之若鶩。作為人類重疾之王,癌癥診療路徑需遵循嚴謹的指南規范,腫瘤基因檢測需要用到的基因檢測試劑屬于受國家監管的診斷產品,需要國家藥監局批準才能在臨床上使用。但是,診斷產品從開發到獲得法規批準需要一定時間,為了滿足臨床需求,個別項目不得不通過第三方服務,使用實驗室自己制備的試劑進行診斷。對此,國外已經擁有成熟的實驗室自制試劑使用 監管機制,而國內尚處于啟步階段,監管較為薄弱,這就讓很多不合規的院外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鉆了空子。
我國藥監局已陸續批準了百余種檢測試劑上市,基本可覆蓋臨床常用抗腫瘤藥物的檢測需求,醫院病理科內即可開展相應的腫瘤基因檢測。然而,在商業利益的驅使下,個別商家、醫生利用醫療信息不對稱的客觀情況,對明明在院內即可合規進行的基因檢測項目,卻故意誘導患者將樣本送到院外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
河南鄭州的涂先生,其父親在醫院確診肺癌后,在醫生的建議下送到了院外的合作機構進行一項售價近2萬的腫瘤用藥基因檢測。經過漫長的十余天等待,他們拿到了檢測報告,報告中顯示EGFR基因突變陽性,滿懷希望的涂先生為父親購買靶向藥物進行治療,但是卻始終沒有效果。半年后才發現報告是假的,買靶向藥的花銷已近十萬,患者也因延誤了半年珍貴的治療時間而出現多處轉移。
癌癥患者求生心切的心態,屢屢成為“黑幕交易”的軟肋,過度檢測、偽造報告、錯檢錯治等亂象行為,讓“剛需”的腫瘤基因檢測淪為了一把“雙刃劍”。
三、向“強制基因檢測第三方服務”說不
第三方檢測機構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且監管薄弱。很多機構往往采用不合規的自制試劑進行檢測,且強制綁定很多臨床意義不明的基因進行檢測。美其名曰“不讓患者錯失任何治療機會”、“不錯過任何一個基因”……,事實上是為了能收取高額費用,以支付科室和醫生的高額回扣,維持利益分配體系。
為了保障腫瘤患者的生命、財產安全,國家不僅加速批準了很多抗癌藥物上市并快速納入醫保,而且也在著力推動腫瘤基因檢測納入醫保,目前北京、上海、福建等地都已將部分乃至全部腫瘤基因檢測服務項目納入醫保之中。此次,國家又將“強制基因檢測第三方服務”列入醫療反腐重點治理之中,并公布了舉報路徑,對腫瘤患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利好。
隨著醫療科技和國家政策的不斷進步,癌癥治療花費已經得到有效控制,本次點題治理“強推基因檢測第三方服務”更具劃時代意義,合理合規合法檢測不僅僅讓患者實現了治療“減負”,更多醫療資源將用在真正需要的患者身上,醫院也將回歸真正意義上的的公益性質醫療機構。
你我都是有利政策的踐行者和潛在受益者,腫瘤患者和家屬更要主動捍衛權益,拒絕“默許”,讓醫療反腐這劑猛藥可以真正藥到“病”除!
溫馨提示:如您發現身邊存在腫瘤基因檢測不規范等問題,也可通過當地衛生健康委官方客服電話進行投訴和舉報,一起讓腫瘤基因檢測走在陽光下。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