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環切術是門診常見的小手術,每年寒暑假都有許多小男孩接受手術。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術后包扎的問題。
過去,教科書建議在手術結束后,環切傷口留有四根固定線,捆綁油紗,然后包裹紗布。然而,實際上只有一部分人能夠保持紗布在原位不動,大部分人的油紗會移位,甚至懸吊在傷口捆綁線上,導致沒有起到包扎作用,反而會給患者帶來不適。
現在,由于新的包扎材料出現,尤其是彈力繃帶的應用,包扎方法已經有所改變。
彈力繃帶的作用主要有兩個:一是加壓止血及減輕水腫,二是保持傷口部位無菌狀態。
對于較大的男性生殖器,手術過程大多都比較“標準”,術后包扎也比較好,敷料覆蓋傷口,外纏彈力繃帶,包扎一周左右。解除繃帶后,傷口部位雖然可能會出現輕度水腫,但問題不大,用清水洗洗傷口,碘伏消毒,并保持干燥,恢復也不錯。
然而,對于十多歲的孩子來說,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
由于孩子的生殖器一般較小,約2cm左右,有些甚至呈“隱匿”狀。
手術時有麻藥作用,傷口包扎還可以。但如果兩、三天后換藥,不會打麻藥了,孩子哇哇的,在這種情況下,往往難以很好地包扎包皮傷口。
敷料沒有包好傷口,孩子需要排尿時,敷料就可能會被尿液浸濕,從而影響傷口愈合。反復包扎?也可能會引起孩子的不適和抵觸,行不通。
考慮到包扎的目的主要是加壓和保持傷口無菌狀態,如果包扎不良,不但無法達到目的,還可能產生反作用。
如果能夠進行一天以上的加壓包扎,止血的目的也就能達到。
包皮水腫的主要原因是淋巴回流障礙。手術切除包皮內外板、肉膜,淋巴回流通路被破壞,也就水腫了,通路基本上恢復大約需要20天的時間,水腫大多也就會消退。適當的加壓包扎可以減輕淋巴性水腫,加快恢復速度。
與水腫消退延遲幾天相比,孩子哭鬧、包扎困難、尿液浸濕等,咋個選擇呢?
個人建議在手術結束后進行妥善的包扎,以防止傷口滲血。包扎時的壓迫力要適度,對成年人來說較孩子的包扎力度稍大一些。術后兩、三天后進行換藥,如果包扎效果不滿意,還不如不包扎、暴露,每天碘伏消毒幾次傷口。大家覺得我說的有道理沒?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