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所說的“氣”,是中醫理論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古代醫者通過長期臨床實踐觀察,發現人體在健康狀態下,氣的運行流暢,而在疾病狀態下,氣的運行受阻。這些觀察和實踐經驗逐漸形成了有關“氣”的理論。
古代中醫經典著作如《黃帝內經》、《金匱要略》等都闡述了“氣”的概念和作用。
其中,《黃帝內經》中,《素問》和《靈樞》兩部分都對“氣”的概念有詳細的記載。《素問》探討了“真氣”、“營氣”等概念,詳細描述了氣的生成、運行、調節等方面。《靈樞》則著重討論了經絡、脈絡、氣血等內容,揭示了氣的作用和運行機制。
《金匱要略》也詳細描述了多種疾病的病機、治療方法等,其中也包括了關于“氣”的理論,如氣虛、氣滯、氣血不和等的論述。
癌患,需注重“理氣”
對于癌癥患者,在治療前、治療中以及恢復期,都可以考慮通過中醫方法來調理“氣”,以幫助身體更好地應對治療和康復。
常見的養生操如“八段錦”、“五禽戲”、“太極拳”等,都是通過各種動作,結合中醫氣血理論和運動學原理,幫助改善氣血循環,增強體魄。
除了上述系統性的養生功法,筆者還挑選了兩個較為簡單、隨手的動作,方便癌患日常調養的,分享給大家。
晨起搖動操
在早晨醒來后,坐在床邊或站立,進行全身搖動;
擺動雙臂、轉動腳踝、扭動腰部等動作,松弛身體;
這個動作有助于喚醒身體,促進氣血流通。
要注意,有頸椎、腰椎問題,骨關節等疾病的患者,需根據醫生指導和判斷來決定能否進行。
搓手操
坐下或站立,將雙手搓熱,兩掌沿鼻子兩側上推至頭頂;
然后向下按按摩頸、胸、腹,到腹部時,兩掌沿腰帶,分別向兩側環行推摩至兩腎俞(俗稱腰眼);
再返回腹前,合手上舉鼻前。再重復此動作。
這有助于刺激經絡,促進氣血循環,使機能的新陳代謝水平有所提高,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