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筆者總結過這樣一種觀點:追求完美、過分較真、不會自我松弛,是很多心身病癥(包括癌癥)患者的心理源頭。
《黃帝內經》從醫學角度提出了“恬淡虛無”的養生防病思想。
《素問·上古天真論》云:“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可見,清心紓郁、暢達情志對于心身健康來說必不可少。
過分計較,無益
筆者曾經接診過這么一位病人,是一位女士,西北人,還年輕。先患了乳腺癌,手術化療后不久又轉移到肝臟,她找到我時,仍在化療。
交談中,我猜測她從事會計工作。因為每當她講述到自己每一次的指標變化,都會如臨大敵,不厭其煩地計算上升百分比,反復在自己身上尋找原因……
因此,剛開始的每一次面診,她都是愁容滿面地來,稍加勸慰,回去兩三天內,情緒比較好,過幾天又不行了。她曾提出兩周面診一次,我沒有答應。我想,哪怕她天天和我待在一起,習慣不改,依舊會焦慮不安。
之后的每一次面診,我都會開導她。她表面“撥云見日”,內心卻并不當回事。甚至在治療期間,加用抗焦慮的中藥,除了肝內轉移灶控制住了,她較真、焦慮的性格仍積習難改!
麻煩,接踵而至
后來,她終究還是沒能逃過“刨根問底”帶來的苦難——甲狀腺結節又盯上了她。她再一次找到我,我鄭重地告訴她:
你的乳腺癌、甲狀腺結節是一根藤上的幾個苦瓜,很大程度都與你的個性有關!你再如此執迷不悟,癌癥還會不斷盯上你。
千思萬慮,不如放過自己
我建議她,學學鄭板橋“難得糊涂”這一合理、健康且科學的生活方式。并加以“和諧”之概念引申:和諧,某種意義上就是學會必要時“妥協”,而且,首先學會自我“妥協”。實在難以紓解,不妨嘗試換換環境,出門旅游一番。
也許是接連遭受兩次打擊的緣故,經過多次類似的談話后,她開始嘗試改變。索性動完手術,便離開上海,帶著中藥四處旅游去了。
最近一次復診時,她說:反正人生就是這么回事!天天游弋在天地山川之間,很少再去想這兒疼那兒癢,也就就自在多了!
當然,這中間,她的個性開始變得瀟灑起來,自我壓力自然也就消解了!
許許多多生活在重壓下的癌癥患者,不會自我松弛導致的“內耗”往往成為阻礙其治療及康復的一個重要因素。其實,面對疾病或健康出現偏差,自然法則已然給出最正確的答案:放慢生活,放松身心,何樂而不為呢?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