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最受追捧的抗癌藥療效背后的風險要注意

    要問現在最火的抗腫瘤藥是什么,答案肯定是PD-1免疫治療藥,現在只要說到癌癥治療,不管是醫生還是患者屬,開口必談PD-1,一知半解的人不知不覺間就把它給神化了。其實,沒有所謂的萬能神藥。

    PD-1免疫治療藥,規范的名稱應該叫“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是靶向PD-1/PD-L1通路的免疫治療藥物,可以說既是免疫治療也是靶向治療,通過"靶向"來實現"免疫"。

    任何藥物都有兩面性,今天咱不談療效,只討論不良反應,旨在提醒大家重視免疫相關不良事件的管理(及時識別和處理)。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不良反應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涉及的器官和系統多(全身多數器官系統都可能涉及)

    ?普遍比較隱匿,直接的證據少,誤別和診斷相對較困難

    ?總體安全,但少數嚴重不良事件致死率高

    要求不管是醫護人員還是患者和家屬都要更特別重視。

    免疫相關不良事件(irAEs),常見不良反應涉及的器官和系統主要包括皮膚、內分泌、肺、肝、胃腸等,少見不良反應涉及的器官和系統主要包括胰腺、眼、神經、心臟、血液、腎臟等。

    免疫相關不良事件(irAEs)管理,以下幾個基本原則要記好:

    1、要了解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有可能出現哪些不良反應,能及時識別風險因素,早識別早干預,謹記預防為主。

    2、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之前,要做好基線評估,醫生要詳細詢問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和用藥情況,比如有沒有肺纖維化、肺結核病史、慢阻肺病史、間質性肺炎病史,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艾滋病、肝炎等)、器官移植史,應用激素和抗生素劑量和用藥時長等,而作為患者和家屬,要如實向醫生提供以上信息。

    3、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前還要做一些必要的基線檢查(留底,方便以后對照分析判斷),包括血液學檢查(血常規、生化等)、皮膚科檢查、心臟檢查、內分泌檢查(垂體/腎上腺、甲狀腺功能檢查,比如血皮質醇濃度檢測、促甲狀腺素、T4檢測、血淀粉酶/脂肪酶等)、肺部檢查、肺功能檢查等,以及治療過程中、治療后要做好觀察隨訪,出現不良事件時每次訪視時要進行癥狀評估與化驗檢查,治療中每4-6周進行上述檢查。

    4、一旦出現免疫相關不良事件,要根據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準確評估嚴重程度,準確進行分級。

    5、根據分級有針對性進行適當治療。

    6、遵循合程管理的理念,治療后要繼續監測免疫相關不良事件恢復情況,加強炎癥因子、器官損傷標志物、器官功能相關指標的監測。

    以下針對常見的免疫相關不良事件(irAEs)給出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處置要根據情況而定,醫患加強溝通和配合。

    1、免疫相關皮膚不良反應

    常見(約34-40%),通常在治療后2-3周發生,多數是輕度(1-2級),少數為3-4級。主要的表現是:斑丘疹、瘙癢、片狀皮炎、廣泛性皮炎、皮膚色素減退等,其他還可能有苔癬病、濕疹、大皰性皮炎,但較罕見,少數可能出現危及生命的剝脫性皮膚反應。

    ?1級(G1)皮膚不良反應:繼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口服抗組胺藥物,局部外用中等強度糖皮質激素;避免接觸皮膚刺激物,避免暴露在陽光下,局部可使用潤膚劑。

    ?2級(G2)皮膚不良反應:在上述G1處理的基礎上,局部外用強效糖皮質激素外用和/或潑尼松0.5-1.0mg/(kg.d)。

    ?3-4級(G3、G4)皮膚不良反應:暫停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G2基礎上,如果無改善,劑量可增至2mg/(kg.d),并請皮膚科急會診、皮膚組織活檢。

    2、免疫相關甲狀腺功能異常和垂體炎

    (1)免疫相關甲狀腺功能異常:

    甲亢通常會發展為甲減,甲減發生率4-10%,嚴重不良反應罕見,通常用藥后6-7周出現。

    處理:

    1級:繼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

    2級:繼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如果TSH大于10mIU/L,應開始甲狀腺素替代治療。

    3-4級:停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有癥狀甲減,給予甲狀腺素替代治療;有癥狀甲亢,給予普萘洛爾控制癥狀。出現內分泌癥狀后緩解時間相對較長,請內分泌科會診協助。

    (2)免疫相關垂體炎:

    發生率低于1%。

    處理:停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伴有癥狀者,給予1-2mg/(kg.d),根據臨床指征給予相應的激素替代治療。出現內分泌癥狀后緩解時間相對較長,請內分泌科會診協助。

    3、免疫相關肺炎:

    發生率約為3-15%,三分之一患者發病時無癥狀,主要表現為新發或加重的呼吸困難、咳嗽、胸痛、發熱及乏力等,注意合并的基礎肺病、肺部感染和放療史等風險因素。

    處理:

    1級:酌情推遲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注意觀察病情變化,監測癥狀體征和血氧飽和度;檢測血常規、血生化、感染指標、動脈血氣分析及肺功能等指標;如癥狀加重,及時行胸部CT檢查;如不能排除合并感染,建議加用抗感染治療;癥狀緩解且影像學檢查證實病情痊愈,可考慮重新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

    2級:暫停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住院治療,積極氧療,必要時使用高流量或無創通氣,糖皮質激素治療(先靜脈給藥,改善后口服,如甲潑尼龍1-2mg/(kg.d)或等效藥物;激素治療至癥狀及影像學改善后逐漸減量,治療療程>6周;激素治療48-72小時后癥狀無改善或加重,按更高級別處理)。

    3-4級:永久性停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住院治療,如病情需要可入住重癥監護病房(ICU),積極氧療,保證氧合狀態,必要時使用呼吸機輔助通氣或體外膜肺氧合治療;靜脈給予中至大劑量激素治療(如甲潑尼龍2-4mg/(kg.d)或等效藥物;激素治療至癥狀及影像學改善后逐漸減量,治療療程>8周;大劑量激素治療期間可預防性使用質子泵抑制劑及補充鈣劑);如病情進展,可考慮加用免疫球蛋白和/或免疫抑制劑治療。

    4、免疫相關肝炎:

    主要表現為轉氨酶升高(相對常見),如果合并膽紅素長高,要注意可能合并嚴重肝損傷,通常用藥后6-7周出現。

    處理:

    1級:繼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密切隨訪復查肝功能。

    2級:暫停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潑尼松0.5-1.0mg/kg口服,如肝功能好轉,緩慢減量,總療程至少4周,潑尼松劑量減至≤10mg/d,且肝臟不良反應≤1級,可重新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

    3-4級:暫停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肝病科會診;全身應用(靜脈或口服)糖皮質激素1-2mg/(kg.d);對糖皮質激素難治性患者,考慮使用嗎替麥考酚酯;由于肝不良反應,禁用英夫利昔單抗。

    5、免疫相關消化道不良反應:

    相對來說,PD-L1抑制劑的腹瀉和腸炎發生率遠低于CTLA-4抑制劑,特別是3-4級患者,約為1-2%,通常在用藥后5周左右出現。

    主要表現為腹瀉、腸炎、痙攣、里急后重、腹痛等。

    處理:

    1級:繼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給予抗腹瀉藥物(比如洛哌丁胺)。

    2級:暫停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根據消化道癥狀,開始糖皮質激素治療。如3-5天內無改善,應進行結腸鏡檢查,如果存在結腸炎,應給予英夫利昔單抗。

    3-4級腹瀉:終止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住院評估感染情況;全身應用(靜脈或口服)糖皮質激素1-2mg/(kg.d);消化科會診;如果3-5天內無反應,考慮添加英夫利昔單抗;難治性患者或英夫利昔單抗禁忌者,可選擇維多珠單抗,消化科會診并進行腸鏡檢查,盡早開始生物治療有助于改善預后。

    參考文獻《CSCO診療指南》

    最受追捧的抗癌藥療效背后的風險要注意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