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日本不顧國際社會反對,強行開啟核污水排海。雖說經海水稀釋后,放射性物質濃度大大降低,但影響卻變得更加廣泛。我們每個人今后都難免要承受更高劑量的本底輻射。
而最近,英美法等多國聯合進行的一項大型研究顯示,我們過去對這樣長期低劑量輻射的危害很可能低估了[1]。
這一研究從1944年開始追蹤了309932名核工業工人,發現平均每1Gy的累計輻射劑量,會在10年增加52%的實體瘤死亡風險。而且,累計輻射劑量較低時,實體瘤死亡風險的增加更為明顯,50mGy以下時平均每Gy累計輻射劑量會增加138%的實體瘤死亡風險。
福島核電站核污水排海設施
電離輻射是公認的一種致癌因素,幾乎可以增加所有種類癌癥的風險。由于電離輻射的特殊性,人們對輻射致癌的研究,主要數據都來自二戰時日本的兩次原子彈爆炸的幸存者。
不過,原子彈爆炸造成的是單次大劑量輻射,而我們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的卻都是長期低劑量輻射。而且,這個長期低劑量輻射的劑量也在不斷增加。像美國,從1985年到2006年,人均年有效輻射劑量幾乎增加了一倍。
為了評估長期低劑量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美英法等國聯合啟動了INWORKS研究,從1944年開始持續追蹤309932名核工業工人,其中還包括40445名女性工人,一直隨訪到他們接近70歲。
2016年數據截止時,INWORKS研究共積累了1070萬人年的隨訪記錄,參與者們結束隨訪時平均年齡65.6歲,平均每個人累積了17.7mGy的輻射劑量。在隨訪期間,共有103553人死亡,其中31009人死于癌癥,28089人死于實體瘤。
不同結腸劑量下的實體瘤死亡風險
根據這一數據,研究人員估計,平均每Gy的累計輻射劑量會在10年內增加53%的癌癥死亡風險和52%的實體瘤死亡風險,但不同輻射劑量下每Gy輻射帶來的危害差異很大:
● 0~20mGy間,平均每Gy累計輻射會增加130%的實體瘤死亡風險;
● 0~50mGy間,平均每Gy累計輻射會增加138%的實體瘤死亡風險;
● 0~100mGy間,平均每Gy累計輻射會增加112%的實體瘤死亡風險;
● 0~200mGy間,平均每Gy累計輻射會增加97%的實體瘤死亡風險;
● 0~400mGy間,平均每Gy累計輻射會增加63%的實體瘤死亡風險。
相比之下,此前根據原子彈爆炸數據估計的數字是平均每Gy累計輻射增加32%的實體瘤死亡風險,明顯低于INWORKS研究中核工業工人的數據。
研究人員希望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等組織能利用他們的數據重新評估低劑量輻射的危害,更新輻射防護規則。
不過對普通人來說,面對這樣的結果也無需過度擔心,低劑量輻射帶來的癌癥絕對風險依然很小。
西奈山大學癌癥流行病學教授Paul Pharoah特地解釋道[2]:“每Gy增加的癌癥死亡風險似乎很大,但要考慮公眾可能接受的輻射劑量。1Gy輻射大約相當于1萬次胸片或150次胸部CT。這樣算下來,5次CT大約只會增加2.5%的風險,20次x光大約增加0.2%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Richardson D B, Leuraud K, Laurier D, et al. Cancer mortality after low dose exposure to ionising radiation in workers in France,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WORKS): cohort study[J]. bmj, 2023, 382.
[2]. https://www.sciencemediacentre.org/expert-reaction-to-study-looking-at-risk-of-cancer-death-after-low-dose-occupational-exposure-to-ionising-radiation-in-workers/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