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癌癥##深圳頭條##腫瘤##免疫##科普##癌##胰腺癌治療##腫瘤免疫治療##免疫細胞#
如果在惡性腫瘤中推選出一個惡性程度最高的“癌中之王”的話,胰腺癌估計是首當其沖了。胰腺癌之所以被稱之為目前惡性程度最高的腫瘤之一,其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其腫瘤的生物學行為所決定的,即惡性程度高,治療手段單一,有效治療藥物缺乏等原因。此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的流行病學統計數據,全球范圍內,胰腺癌新發病例數居所有腫瘤的第12位,死亡病例數居第7位,在我國則分別居于第8位、第6位。
說到胰腺癌的治療,貌似我們能拿得出手的治療模式只有手術和化療兩者,十幾年來,這兩種方法更就如同是亙古不變的兩大法寶一樣,成為胰腺癌治療的主要治療模式。
胰腺癌的腫瘤組織和細胞具有著很強的侵襲性,腫瘤的發生、發展迅速而且隱匿,因此,其早期臨床癥狀往往不很明顯,大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多數已經處于中晚期,目前只有不足20%的患者具有實施手術治療的機會。而不能手術切除的患者,其治療上則主要以化療為主,即便如此,胰腺癌的化療療效也不理想,以至于胰腺癌的生存期始終處于不超過1年的尷尬局面。而對于那些可以手術的患者,術后復發、轉移也是常態,這也是導致胰腺癌預后極差,生存率最低的主要原因。
對于胰腺癌的治療,大家總在考慮著有更新的藥物,新的作用靶點的藥物改變這一尷尬的局面。
近年來,各種新型抗腫瘤藥物的研發雖說十分火熱,各種治療藥物方案也在不斷地組合、優化,很多惡性腫瘤的治療已經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治療療效。即便如此,在目前胰腺癌的新藥使用和治療總體療效評估上,這些優化的治療藥物和方案仿佛和胰腺癌的治療幾乎沒有什么關系一樣。
近些年來,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為代表的免疫治療正如火如荼的在腫瘤臨床診療上刮起了一陣令人眩目的治療前景,在很多疾病的治療上也展現出了意想不到的治療效果。但是,ICIs在胰腺癌的治療應用中卻幾乎沒有看到實質性的進展,胰腺癌仿佛被置身于這一輪次免疫治療的范圍之外。
在大量的臨床研究中,免疫制劑與經典的化療藥物聯合使用并未獲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PD-1聯合吉西他濱、白蛋白紫杉醇實施治療的客觀有效率為18.2%,這樣的結果與傳統經典的吉西他濱聯合白蛋白紫杉醇的治療效果相似。而CTLA-4抑制劑聯合吉西他濱的治療效果與單用吉西他濱的效果相當。
胰腺癌在實施免疫治療上也未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與其獨特的腫瘤微環境(TME)直接相關。所謂的TME指的是與腫瘤組織、細胞直接相關的一個復雜的內環境,這樣的內環境直接由腫瘤細胞及其周圍的其他組織成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這樣的環境組成有利于腫瘤細胞的生物學行為的實施,也就是主要包括基質成分、細胞成分和可溶性的各種生物學因子,我們甚至可以把他比喻成胰腺腫瘤細胞的左鄰右舍。這些也是影響胰腺癌免疫治療效果的主要內容和重要因素。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