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癌癥##深圳頭條##腫瘤##免疫##科普##塑料##蘋果手機殼致癌物超標##癌#
“塑料瓶”可能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了。他極大的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也是日常生活中使用范圍和頻率最為廣泛的物品和容器之一了。
塑料瓶幾乎家家都有,家家都在使用,他除了成為常規購買商品時候的外包裝以外,我們還會把他拿來作為分裝食用油、飲用水、五谷雜糧、食品雜物的臨時存儲器。然而,我們在享受著塑料制品使用方便性的同時,更加需要關注塑料瓶的使用是否得當。對于那些保存不善,使用時間過長,使用方法不當的時候,都可能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直接損害人們的身體健康,甚至是引發腫瘤的發生。
細心的朋友也許會發現,在塑料瓶子的底部會標有一個“三角+數字”的標志,其實,這些標志是美國塑料工業協會制定的使用塑料種類的標志代碼。數字1-7和英文縮寫主要是指塑料所使用的樹脂種類,這種標注方式可以讓塑料的品種更加容易直觀、識別,回收的成本也會大幅度削減。我國在1996年也制定了與這套標準幾乎相同的塑料標識標準。
以下是7個數字所代表的塑料種類以及它們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種事項:
“1”: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一般用于盛裝礦泉水、碳酸飲料和功能性飲料,耐熱到70℃易變形,使用10個月會釋放出致癌物。
“2”:HDPE(高密度聚乙烯),盛裝清潔用品、沐浴產品的容器,比較耐高溫,不易清洗,易于滋生細菌,建議不要循環使用。
“3”:PVC(聚氯乙烯),遇到高溫和油脂的時候有有害的物質容易釋放,易于致癌。
“4”:LDPE/PE(低密度聚乙烯/聚乙烯),保鮮膜、塑料膜等材質,耐熱性不強,超過110℃會出現熱熔現象,包裹食物的時候,食物種的油脂易于將有害的物質從保鮮膜中溶解,微波爐加熱之前,應取下保鮮膜。
“5”:PP(聚丙烯),微波爐餐盒,耐130℃高溫。
“6”:PS(聚苯乙烯),碗裝泡面盒,發泡快餐盒的材質,耐熱抗寒,但是不能放入微波爐加熱。
“7”:OTHER(其他),多用于制造奶瓶、太空杯,雙酚A的存在備受爭議。
看到了這樣的標注和說明,也糾正和改變了很多人的說法,即塑料瓶底部標有“1”的瓶子是一次性使用的,不能重復性使用的不靠譜說法。其實這種瓶子的材料是PET,這種材質一般只能耐熱至70℃左右,使用條件則是在-20℃至70℃左右。只要在這樣的范圍內使用就是安全的。但是,即便如此這種塑料瓶也不建議過度的反復使用,最好是使用一兩次就不要再用了。如果重復使用,其中所含的二甲基羥胺和塑化劑就容易析出,從而導致引發有害物質損傷機體,引發細胞DNA發生突變,增加某些癌癥發生的風險。此外,很多家庭還喜歡用它來盛放食用油、調味料等,并把它放置于灶臺邊、陽光直射的區域內,如此的區域溫度較高,也是引發健康隱患。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