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抗癌沒有終點,3大原因讓癌癥患者更易再次患癌

    對每個人來說,患癌都是一件不幸的事,而多次患癌可以說是不幸中的不幸。然而,這樣不幸中的不幸卻并不少見:

    ● 中國抗癌協會康復分會會長史安利女士曾先后患左側乳腺癌、結直腸癌和右側乳腺癌;

    ● 咚咚平臺上曾有一位擊退了3種癌癥的咚友:抗癌意志能有多堅韌?這位咚友擊退了三種原發腫瘤!

    ● 去年年底,一位“超級抗癌斗士”憑借身患12種腫瘤登上了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 Advance:億里挑一!超級抗癌斗士:身患12種腫瘤,她進化出抗癌“超能力”

    ● 甚至在日本一項早期肺癌的研究中,10年隨訪期內原先的腫瘤無一復發,但卻有26人患上了新的癌癥:這些肺癌患者實現10年0復發,生存率100%,其中的奧秘在于……

    癌癥患者更容易患新的癌癥嗎?統計數據也給出了肯定的答案。根據美國21世紀初一項統計,當時癌癥患者大約占美國人口的3.5%,但在新診斷的癌癥病例中,有16%來自癌癥患者的二次患癌[1]

    現在隨著癌癥治療水平的進步,癌癥患者的生存期越來越長,癌癥患者二次患癌的問題也會變得更加嚴重。是什么讓癌癥患者更易患癌?癌癥患者又有什么預防措施呢?

    原因一:腫瘤本身

    免疫系統是我們人體防御腫瘤的一道屏障,而腫瘤為了突破免疫系統的封鎖也會使出渾身解數,表達免疫抑制分子、招募免疫抑制細胞等等。腫瘤為了自己生存對抗免疫系統的行為,也給了其它腫瘤機會,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頭頸癌

    研究顯示,頭頸癌可以通過分泌VEGF、IL-10等免疫抑制因子,募集Treg細胞等途徑抑制免疫,大多數頭頸癌患者在治療后都存在多方面的免疫缺陷[2]。而在各癌種中,頭頸癌患者也是最容易二次患癌的之一,很可能就跟頭頸癌的免疫抑制作用有關

    抗癌沒有終點,3大原因讓癌癥患者更易再次患癌

    食管癌細胞釋放外泌體,壓制全身免疫

    原因二:共同的危險因素

    癌癥的危險因素有很多,比如遺傳、肥胖、某些病原體感染、吸煙、飲酒等等。這些危險因素的作用十分廣泛,并不局限于某一種癌癥。當這些危險因素導致了某種癌癥時,其它的組織細胞可能也已接近癌變,只是被搶了先。

    比如說,吸煙是肺癌的最大的危險因素,絕大多數肺癌患者都吸煙或有吸煙史。除肺癌外,煙草還與口腔癌、咽癌、膀胱癌等許多其它癌癥的風險增加有關。肺癌患者中,也能觀察到這些其它煙草相關癌癥發病率的明顯增加[3]

    與之相似,BRCA1/2突變是乳腺癌、卵巢癌等多種癌癥的共同危險因素。患有BRCA1突變或BRCA2突變乳腺癌的女性,在之后10年內發生卵巢癌的風險分別高達12.7%和6.8%,其中I期患者25%的死亡是隨后發生的卵巢癌造成的[4]

    另外,HPV感染是宮頸癌、肛門癌、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口咽癌等多種癌癥的共同危險因素。研究也發現,發生了某種HPV相關癌癥的患者,患其它HPV相關癌癥的風險會升高0.75~12.69倍[5]

    抗癌沒有終點,3大原因讓癌癥患者更易再次患癌

    原因三:治療的副作用

    除了共同的危險因素外,各種抗癌治療的副作用也是導致癌癥患者容易再次患癌的重要原因。

    像傳統的放化療,放療的電離輻射、化療藥中的烷基化類和鉑類,都是直接損傷DNA來殺死癌細胞的。這些抗癌治療都難免會讓正常的細胞發生基因突變,進而增加患癌風險[6]。而乳腺癌的內分泌治療,也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7]

    相對來說,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新興抗癌療法作用更加精準,對正常細胞損傷較小,理論上造成二次癌癥的風險也較低,但有一個例外,那就是PARP抑制劑。

    PARP抑制劑采用的是合成致死機制,通過抑制DNA損傷修復途徑,讓本就存在BRCA1/2等DNA損傷修復基因缺陷的癌細胞突變致死,但這一機制也使它會廣泛增加正常細胞的突變發生率。在接受PARP抑制劑治療的癌癥患者中,可以觀察到髓系白血病和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的發病率明顯升高[8]

    此外,很多癌癥患者在治療中,都會出現白細胞減少的情況,需要使用“升白針”升白。但作為一類刺激白細胞增殖的藥物,“升白針”的應用也會微弱增加癌癥患者發生髓系白血病和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的幾率[9]

    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放化療、內分泌治療、PARP抑制劑還是“升白針”,總體上看都是利大于弊的,沒必要因為害怕二次患癌就拒絕這些治療。

    抗癌沒有終點,3大原因讓癌癥患者更易再次患癌

    烷化劑類化療藥破壞DNA,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容易造成正常細胞基因突變

    癌癥患者怎么預防二次患癌?

    說起癌癥的預防,除了健康飲食多運動以外,最關鍵的就是定期體檢,最好篩查。這也同樣適用于癌癥患者預防二次患癌,而由于癌癥患者本就需要定期復查,往往能比普通人做的更好。而且,癌癥患者二次患癌也有一些特定的規律,可以幫助我們更有針對性的預防。

    在時間上,血液腫瘤往往來的更早,發病高峰在首次患癌后的5~10年,之后緩慢下降。在白血病之前,癌癥患者往往還會先出現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1]。而二次癌癥中的實體瘤則要遲來很久,大多發生在首次患癌的10年以后[1]

    在癌種上,由于不同癌癥的腫瘤性質、常用治療等不同,之后容易發生的二次癌癥也會有所不同,癌癥患者可以進行一些針對性的預防。在極端情況下,比如BRCA1/2乳腺癌后卵巢癌風險極高,甚至可以進行預防性的卵巢切除。

    加州大學曾經統計過美國癌癥患者二次癌癥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膀胱癌是最易發生二次癌癥的癌種,而二次癌癥中最常見的是肺癌,具體情況如下圖所示:

    抗癌沒有終點,3大原因讓癌癥患者更易再次患癌

    不同癌種后常見的二次癌癥類型

    需要說明的是,近些年來癌癥的治療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尤其是免疫治療的應用可能會對二次癌癥的發生率有很大影響,以上數據僅供參考。至于免疫治療具體會怎樣影響二次患癌,恐怕仍需要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Travis L B. The epidemiology of second primary cancers[J].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2006, 15(11): 2020-2026.

    [2]. Rapidis A D, Wolf G T. Immunotherapy of head and neck cancer: current and future considerations[J]. Journal of oncology, 2009, 2009.

    [3]. Levi F, Randimbison L, Te V C, et al. Second primary cancers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rcinoma[J]. Cancer: Interdisciplina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1999, 86(1): 186-190.

    [4]. Metcalfe K A, Lynch H T, Ghadirian P, et al. The risk of ovarian cancer after breast cancer in BRCA1 and BRCA2 carriers[J]. Gynecologic oncology, 2005, 96(1): 222-226.

    [5]. Gilbert D C, Wakeham K, Langley R E, et al. Increased risk of second cancers at sites associated with HPV after a prior HPV-associated malignanc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2019, 120(2): 256-268.

    [6]. Ng A K, Travis L B. Second primary cancers: an overview[J]. Hematology/oncolo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08, 22(2): 271-289.

    [7]. Bergman L, Beelen M L R, Gallee M P W, et al. Risk and prognosis of endometrial cancer after tamoxifen for breast cancer[J]. The Lancet, 2000, 356(9233): 881-887.

    [8]. Csizmar C M, Saliba A N, Swisher E M, et al. PARP inhibitors and myeloid neoplasms: A double-edged sword[J]. Cancers, 2021, 13(24): 6385.

    [9]. Danese M D, Schenfeld J, Shaw J,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 Use and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 or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Among Elderly Patients with Breast, Lung, or Prostate Cancer[J]. Advances in Therapy, 2022, 39(6): 2778-2795.

    [10]. Donin N, Filson C, Drakaki A, et al. Risk of second primary malignancies among cancer surviv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2 through 2008[J]. Cancer, 2016, 122(19): 3075-3086.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