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北美放射腫瘤學會年會(ASTRO)是世界放射腫瘤學界最重要的年度會議之一。2023年第65屆ASTRO于10月1日至4日在美國圣地亞哥召開,本屆大會以“Pay it Forward: Partnering with Our Patients”為主題,強調與患者建立伙伴關系,通過提升臨床試驗和研究在患者護理中的整體作用,關注患者視角和參與,從而推進研究與發展。
美國時間10月2日的ASTRO全體會議上,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放射治療科石安輝教授(肺癌青委會副主任委員)、胸部腫瘤內一科趙軍教授(肺癌青委會主任委員)及研究團隊成員進行了題為“局限期小細胞肺癌超分割胸部放療模式下高劑量(54 Gy)與標準劑量(45 Gy)對比:一項多中心、開放、隨機III期試驗”的口頭報告1,埃默里大學Winship癌癥研究所腫瘤放療科Kristin Higgins教授對這一報道進行了討論報告,評價其為首個探索高劑量bid方案的III期研究,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本文如下對這一環節進行詳細報道。
研究背景
在過去20年中,與化療同時進行每日兩次(bid)的胸部放療一直是預后不良的局限期小細胞肺癌(LS-SCLC)的首選治療方案2。1992年完成的III期研究Intergroup 0096(INT-0096) 3中,45 Gy/30次,bid的標準放療計劃,與45 Gy/25次的每日一次(qd)胸部放療相比,總生存期(OS)從16%提高到26%;而III期研究CONVERT4未能證明高劑量66 Gy/33次 qd胸部放療與標準劑量45 Gy/30次 bid胸部放療相比的生存優勢。ASTRO指南(2020)推薦優選45 Gy/30次 bid方案,可選60-70 Gy/30-35次 qd方案;NCCN指南(2023 V3)認為當前對于LS-SCLC尚未確立最佳的放療劑量和方案,45 Gy/30次 bid或66-70 Gy/30-35次 qd均可。
本研究旨在評估加速超分割高劑量胸部放療(54 Gy/30次 bid)與標準劑量(45 Gy/30次 bid)相比的療效和安全性,本次報道為該研究的最終分析結果。
研究方法
這是一項開展于全國16家公立醫院的隨機、開放標簽的Ⅲ期臨床研究(NCT03214003)。主要納入標準為18-70歲,組織學或細胞學病理證實的LS-SCLC,未經治療或接受過1-2周期的靜脈化療(方案為順鉑[75 mg/m2,d1或d1-d2]或卡鉑[AUC=5,d1]及依托泊苷[100 mg/m2,d1-d3]),ECOG評分0-1,接受PET-CT和腦MRI進行疾病分期。
篩選成功的患者在第1周期化療療程后0-42天內接受胸部放療,1:1隨機分配至高劑量組(54 Gy/30次,bid),與標準劑量組(45 Gy/30次,bid),兩組每次放療均至少間隔6小時,每周連續5天,腫瘤靶區包含肺原發性腫瘤和PET-CT陽性轉移淋巴結。患者共接受4周期化療,對于獲得緩解(CR/PR)的患者兩組均接受預防性腦照射(PCI)(25 Gy/10次)。患者根據ECOG評分、疾病分期、既往化療療程和化療方案進行分層。主要研究終點為OS,次要終點包括無進展生存期(PFS)和安全性等。
研究結果
結果:基線特征與治療詳情
在2017年6月30日至2021年4月6日期間,224名符合條件的患者被納入并隨機分配到54 Gy組(n=108)或45 Gy組(n=116)(圖1)。兩組基線特征均衡(表1)。總體人群中位年齡為61歲(IQR 34-70),46%為女性,40% ECOG評分為1分,62%為當前或既往吸煙者,86%為III期,15%在入組前6個月內體重減輕超過5%。幾乎99%的患者接受了4個療程的化療,放療開始時間、化療方案選擇及化療用量減少情況詳見表2。54 Gy組僅1例因心肌梗死未完成胸部放療。兩組接受PCI的患者比例相似(54 Gy組75.2% vs. 45 Gy組76.7%)。
▲圖1 患者流與分析集
▼表1 患者基線特征
▼表2 患者治療詳情
結果:OS與PFS
中位隨訪時間為45個月(IQR 41-48)。54 Gy組與45 Gy組相比,顯著降低了死亡風險41%(HR 0.59 [95% CI,0.42-0.94], p=0.001);54 Gy組中位OS(62.4個月)相比45 Gy組(43.1個月)顯著提高;2年OS率兩組分別為77.7%(95% CI,65.3-83.6)和53.4%(95% CI,42.1-61.2)。54 Gy組中位PFS(30.5個月)與45 Gy組(16.7個月)相比亦顯著提高,HR 0.77 (95% CI,0.54-1.10), p=0.044。
▲圖2 OS和PFS
結果:安全性
兩組的治療均是可耐受的,血液學毒性和非血液學毒性發生率相似。3-4級放療相關不良反應分別為食道炎(54 Gy組[14/108,12.9%],45 Gy組[14/116,12.1%];p=0.84)及肺炎(54 Gy組[5/108,4.6%],45 Gy組[7/116,6%];p=0.663)。54 Gy組中,僅發生一例治療相關死亡(心肌梗死)。不良反應詳見表3。
研究結論
與45 Gy的標準胸部放療劑量相比,54 Gy的高劑量組提高了LS-SCLC患者的OS和PFS,且不會增加治療毒性。綜上,每日兩次的54 Gy加速超分割胸部放療同步化療的治療方案可作為LS-SCLC的替代治療手段。
點評與討論
Kristin Higgins教授首先對于該研究的價值給予了高度肯定——首個探索高劑量bid方案的III期研究,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并對研究團隊表示了祝賀。她認為該研究的亮點在于所有患者均接受了PET-CT和腦MRI,此外研究中患者具有高度的依從性:99-100%的患者完成了放療,僅4-5%的患者出現化療減量,兩組中均有80%以上的患者接受了PCI。同時,Kristin Higgins教授也提出了解讀該研究時需要注意的一些地方:患者是經過高度選擇的,如患者年齡入選標準18-70歲(中位年齡61歲)、更多ECOG 0分患者(60%)、和非吸煙患者(40%);兩組高級別的食道炎發生率相似(約12%),均低于近期報道的III期研究,尚缺少兩組中腫瘤負荷信息。期待研究者能夠進一步報道有關放療質控、放療計劃和劑量限制的信息。最后Kristin Higgins教授對于LS-SCLC的治療進行了展望。當前免疫治療聯合放療治療LS-SCLC有兩項III期研究在進行中:NRG/Alliance LU005研究(放化療同步聯合并序貫阿替利珠單抗,對比放化療,NCT03811002)以及ADRIATIC研究(放化療后,患者1:1:1隨機接受度伐利尤單抗±Tremelimumab鞏固治療或無鞏固治療,NCT03703297)。
▲圖3 石安輝團隊于佳怡教授報告現場
▲圖4 Kristin Higgins教授點評現場
研究者介紹
– 石安輝教授 –
-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放射治療科 主任醫師 副教授 碩導
-
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肺癌青年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人體健康科技促進會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專委會主任委員
-
中國醫師協會放療分會肺癌學組副組長
-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放射治療專業青年委員會委員
-
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立體定向放射外科學組委員
-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專業委員會委員
-
CSCO腫瘤營養專業委員會委員
– 趙軍教授 –
-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 胸部腫瘤內一科 副主任
-
胸部腫瘤中心副主任 主任醫師 副教授 碩導
-
腫瘤內科教研室主任 倫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肺癌青年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
北京腫瘤學會肺癌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
北京抗癌協會早癌篩查專委會肺癌學組組長
-
中國醫師協會腫瘤多學科診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
中國抗癌協會呼吸內鏡分會委員
參考文獻:
1. J. Yu et al. ASTRO 2023, Abstract#56172.
2.Rudin CM et al.JCO 2015, 33(34):4106-4111.
3.Turrisi AT et al.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9, 340(4):265-271.
4.Faivre-Finn C et al.The Lancet Oncology 2017, 18(8):1116-1125.3.
來源:肺癌青委會
審校:Faline
排版:Faline
執行:Faline
本平臺旨在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傳遞更多醫學信息。本平臺發布的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信息被用于了解醫學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臺不承擔相關責任。本平臺對發布的內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觀點。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處理。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