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發現腸息肉,一定要手術切除嗎?腸息肉到底是什么?是腫瘤嗎?需要馬上治療嗎?
“一定”,是一個很絕對化的詞,大多數涉及醫學的問題,如果用過于絕對的詞,答案就很可能是否定的,一件事,一旦絕對化,就沒能余地,就意味著包括所有情況,這個世界上只有極少的事可以說“絕對”,很多情況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對待的,過于絕對通常是不科學的。比如,這個問題,腸息肉必須切除嗎?答案當然不是必須要切除,仍然是要看具體情況啊。
腸息肉到底是什么?腸息肉,也就是長在腸道的息肉樣病變,包括小腸的,也包括大腸的(結直腸),但通常是指大腸的息肉。腸息肉可以說是非常常見的病變。腸息肉是腫瘤嗎?腸息肉是長在腸壁的息肉樣病變,這個病變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惡性的,多數情況下是良性的,惡性息肉就是腸癌。那腸息肉需要治療嗎?看情況!
腸息肉的診斷主要靠腸鏡檢查,有經驗的內鏡醫生,在內鏡下就能八九不離十判斷出來是不是息肉,這就像很多皮膚科醫生在判斷皮膚病時一樣,積累的經驗是非常重要的,有經驗的醫生看一眼就基本能診斷出來,不必要每次都要借助于影像學檢查或者每次都 要活檢進行病理。因為息肉這種良性病變,其實在外觀形態上和癌癥病變還是不一樣的,多數是很容易就能判斷出來。
不過,這是從概率上,不是保證百分百,所以,活檢病理仍然是最終確診的依據,一般也是建議只要是摘除或切下來的息肉都要常規送病理檢查。但如果是那種很小的息肉,而內鏡醫生的經驗是很有把握判斷這個息肉不是惡性病病,那么當然可以考慮直接摘除或燒灼處理而不必送病理檢查。如果醫生并沒有這個把握,那還是即刻或擇期安排時間處理息肉并病理檢查。
息肉有不同的類型,不同的息肉其惡變概率是不同的,比如,增生性息肉和炎癥性息肉就極少有惡變的,而腺瘤性息肉通常認為是癌前病變,有相當的惡變率,這種息肉建議要及時處理,當然也并不是所有的腺瘤性息肉都一定會發展為癌,而且癌變也不是短時間就癌變的,但既然有相當的惡變概率,既然已經檢查出來,當然是盡早處理比較好。總體上,只要是腺瘤性息肉,建議盡早行內鏡下切除,并送病理檢查,如果發現已經癌變,則要按腸癌來進行治療(手術等),而如果不是惡性的,也要定期復查腸鏡。
看到這里,估計會有人問,為什么會腸息肉啊?
年齡是第一個要說的高危因素,也就是說,年輕人很少有腸息肉,而隨著年齡增大,長腸息肉的概率增加。
當然,這主要是隨著年齡增大,一些導致息肉發生的危險因素增加:
比如,感染(炎性息肉主要與腸道的慢性炎癥有關);
比如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嗜好吃肉,蔬菜水果吃得少也即低纖維飲食,另外吸煙的人也更容易長息肉);
此外,某些息肉病的發生與遺傳因素有關比如家族性非息肉病大腸癌(HNPCC)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哪些人容易腸息肉?
從以上可知,如果有家族史(即遺傳危險因素,家族成員中有結腸癌或結腸息肉),長期高脂高動物蛋白、低纖維飲食,喜歡吃油炸、燒烤食品,習慣久坐,長時間久坐,少運動,加上年齡大于50歲,那長息肉的可能性非常大。
息肉會癌變嗎?
有可能!但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會癌變,可能癌變的息肉主要是腺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管狀絨毛狀腺瘤),是公認的癌前病變。不過也不要太擔心太焦慮,腺瘤性息肉通常要比大腸癌早5-10年,那也就是說,息肉癌變并不是幾天幾月就發生的,而是需要很長時間,所以一旦發現腺瘤性息肉,要及時規范處理。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