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病例分享:新免疫整合治療模式成功治療轉移性宮頸鱗癌

    病例分享:新免疫整合治療模式成功治療轉移性宮頸鱗癌

    患者為39歲女性,2015-07-20確診“妊娠期宮頸癌”經新輔助化療后行宮頸癌根治術,術后病理:宮頸鱗癌,中低分化,癌組織侵達外1/2肌層,累及陰道壁并緊貼陰道壁切緣,脈管內見癌栓,左盆腔淋巴結1/12枚淋巴結見癌轉移,右盆腔淋巴結1/11枚淋巴結見癌轉移。術后行TP方案輔助化療四周期及盆腔輔助放療。

    2020年2月出現咳嗽、胸悶,2020-04-15胸腹部CT示:左肺下葉多發占位,縱隔內多發腫大淋巴結。血腫瘤標志物SCC:34.11ng/ml。左肺占位穿刺活檢病理提示宮頸鱗形細胞癌轉移。

    2020-04-23給予力撲素+奈達鉑方案化療1周期,2020-05-15、06-11、07-08、08-07予貝伐珠單抗+力撲素+奈達鉑治療4周期。3周期后復查療效評價SD,5周期后復查胸腹部CT示:肺部病灶及縱膈淋巴結較前明顯增大,血腫瘤指標SCC 218.0ng/ml,明顯升高,療效評價為PD。

    2020-09-04、2020-09-25給予肺部轉移灶+縱膈淋巴結低劑量放療聯合白蛋白紫杉醇化療及PD-1抗體免疫治療兩次,每次放療處方劑量:2Gy/1fd1,白蛋白紫杉醇300mgd1,PD-1抗體240mgd2,每三周一次。

    病例分享:新免疫整合治療模式成功治療轉移性宮頸鱗癌

    療效評價:縱膈淋巴結及肺部轉移灶均明顯縮小,療效達PR。血腫瘤指標SCC由218ng/ml下降到2.99 ng/ml。患者咳嗽、胸悶癥狀明顯緩解。

    病例分享:新免疫整合治療模式成功治療轉移性宮頸鱗癌

    病例分享:新免疫整合治療模式成功治療轉移性宮頸鱗癌

    病例分享:新免疫整合治療模式成功治療轉移性宮頸鱗癌

    病例分享:新免疫整合治療模式成功治療轉移性宮頸鱗癌

    左圖為:2020-09-02治療前 ,右圖為2020-10-14兩周期治療后

    討論:

    復發轉移性宮頸癌藥物治療效果差,化療有效率不到30%,化療聯合貝伐單抗靶向治療是標準一線治療方案,但有效率仍偏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給難治性腫瘤帶來治療希望,但在宮頸癌的單藥有效率不到20%。

    本例患者年齡輕,為惡性程度很高的妊娠期宮頸癌,經根治性手術、術后輔助放化療后5年出現多發肺、縱膈淋巴結轉移,標準化療聯合貝伐單抗靶向治療效果差,病情持續進展,出現呼吸困難。治療存在以下困難:1、肺轉移灶及縱膈淋巴結范圍大,常規放療照射范圍過大出現放射性損傷的幾率較高;2、腫瘤負荷大,預計單純免疫治療有效率低;3、常規化療耐藥。

    我們給患者設計的治療方案特殊之處:該患者采用每周期僅2Gy低劑量放療涵蓋所有肺部及縱膈病灶,旨在招募化療藥物和免疫細胞到腫瘤病灶區域,聯合納米藥物化療藥,促進腫瘤抗原釋放,PD-1抗體促進免疫抗腫瘤效應,結果是成功緩解了難治性耐藥腫瘤,并且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患者治療后咳嗽、胸悶癥狀明顯緩解,顯著改善了生活質量。

    劉寶瑞教授團隊對常規治療效果不佳的難治性腫瘤,設計了一套新的治療模式:免疫性放療-納米化療藥物-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核心理念是希望啟動抗腫瘤免疫的全過程(腫瘤抗原釋放/免疫微環境重塑/效應細胞活性的提高),達到免疫殺傷腫瘤的效果。該例病人成功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也體現了上述理念的合理性。

    撰寫:朱麗晶(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腫瘤中心副主任醫師博士)

    修改:劉寶瑞(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腫瘤中心主任醫師博導)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