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收治了一例宮頸腺癌病人,在外院治療近兩年,已經耐藥,在我學科化療亦未能獲益,改行免疫整合治療,初期療效也不理想,但是在PD-1抗體等免疫治療基礎上加用紅色諾卡氏菌細胞壁骨架胸腔和皮下多次注射后,腫瘤終于獲得緩解。
【外院診療】
患者女,35歲。診斷:宮頸腺癌術后復發轉移(胸膜、肺)。
2018-09宮頸贅生物活檢病理:頸管粘膜示鱗狀上皮下及宮頸固有腺體下方見中-低分化腺癌,伴灶性腫瘤性壞死。
2018-09行“紫杉醇脂質體+奈達鉑”靜脈化療2周期。
2018-10行“全子宮切除術+淋巴結清掃術”。病理:宮頸中-低分化腺癌,腫物5*4*3cm,浸潤全子宮頸管壁切面,右側盆腔淋巴結(1/5)枚見癌轉移。
2018-11開始行“紫杉醇脂質體+奈達鉑”靜脈化療4周期。
2019-02行放療。
2019-11發現陰道前壁可觸及1cm左右質硬腫物,行“陰道病損切除術+陰道成形術”
2019-11行“紫杉醇脂質體+卡鉑”靜脈化療2周期。
2020-05查腹部CT示右下肺膈肌上方小結節較前增大。
【我科治療】
2020-05查胸部CT示:兩肺胸膜多發結節。
2020-06行“伊立替康+替吉奧”化療2周期。兩肺病灶部分略縮小,部分略增大,部分無變化,胸膜有新增小結節。
2020-08行“新抗原納米疫苗+PD-1抗體”治療,完成新抗原納米疫苗皮下注射,PD-1抗體治療3次,沒能控制疾病進展。CT提示右側胸腔大量胸腔積液,兩肺胸膜多發結節較前明顯增多。
2020-10開始行PD-1抗體聯合抗血管生成治療3周期,順鉑60mg胸灌,繼予紅色諾卡氏菌細胞壁骨架600ug胸腔灌注2次。予紅色諾卡氏菌細胞壁骨架200μg每周一次皮下注射6次。2020-11查CT胸水較前大幅減少,腫瘤標志物較前下降,原有咳嗽、胸痛癥狀減輕。
左圖(2020-10-09), 右圖(2020-12-22)
CA125下降
CA153下降
【分析】:
宮頸腺癌的治療難度較鱗癌大,通常放療敏感性較差,化療也易耐藥。該患者腫瘤發展迅速,化療已經用到二線仍然無法控制腫瘤生長。采用PD-1抗體、治療性疫苗、抗血管生成藥物以及紅色諾卡氏菌細胞壁骨架多次治療,終于艱難地將腫瘤生長的勢頭壓了下去。此例的一個體會是后期發揮作用的應該是以紅色諾卡氏菌細胞壁骨架反復治療對身體免疫系統的激活為主要機理。
近年來國外有一種新的免疫治療模式正在悄然興起,即通過STING激動劑或TLR激動劑來激活病人的非特異性免疫系統,遏制腫瘤的生長。最近幾年在臨床廣泛應用的PD-1抗體本身也是靶點明確的非腫瘤特異性的泛免疫增強劑。由此可以理性推斷,細菌類提取物作為一種非腫瘤特異性免疫增強劑,在免疫治療備受矚目的今天,通過免疫整合治療模式,應該可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供稿:朱麗晶(南京大學醫學院鼓樓醫院腫瘤中心 主任醫師 南大博士)
修撰:劉寶瑞(南京大學醫學院鼓樓醫院腫瘤中心 主任醫師 南大博導)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