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9日是主題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助力科技自立自強”的第二十屆全國科普日,為了提高肺癌高危人群、肺癌患者和家屬對于肺癌診療的認知,2023年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業委員會,依托于中國抗癌協會肺癌科普教育基地,邀請肺癌領域專家,為大家提供關于普及疾病知識、了解肺癌規范診療、科學合理用藥等多方面的科普講座,推動我國肺癌規范化診療的健康發展,助力健康中國。
中國肺癌疾病負擔沉重,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肺癌發病和死亡發生在我國。根據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腫瘤登記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預計新發肺癌78.7萬例,發病率為57.26/10 萬,其中男性 52.0 萬例,女性 26.7 萬例;肺癌發病率在中國男性惡性腫瘤中位居第1位,在女性中位居第2位。
肺癌是預后較差的惡性腫瘤之一。基于全球 71 個國家腫瘤生存數據顯示,目前肺癌5年生存率僅為10%~20%。盡管過去幾十年中,我國肺癌的診療水平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目前生存率仍然較低。
我們知道,越是早期肺癌,其五年生存率和長期生存率就越高。例如通過胸部CT肺癌篩查發現的早ⅠA期肺癌患者其五年生存率最高可達92%以上。[1]那么如何做好肺癌早期篩查,目前市面上的篩查手段那么多,哪些篩查手段更為精準,哪些人通過篩查會發現肺癌?肺癌的“高危人群”有什么特征?
2023年9月28日17:00北大荒集團總醫院腫瘤內一科科主任劉永敏教授,為我們帶來《肺癌的早期篩查與診斷》為主題的科普知識分享。
整合資源,科學防癌,抗癌路上,你我同行。在直播活動中還會有互動答疑的環節。關注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平臺觀看精彩直播!
參考文獻:2022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指南(CACA)非小細胞肺癌篇。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疾病教育目的,不能代替醫院就診。意見僅供大家參考,具體治療方式請咨詢自己的主治醫生。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