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下午門診很開心收到患者認可。這位患者是保乳術后,前往上級醫院接受放療。上級專家告訴她,在放療前需要進行乳腺MR檢查,如果發現乳房有結節,還需要進行手術切除。幸運的是,MR檢查結果顯示患側乳房很清爽、沒有發現結節。患者非常高興,感謝我們手術做的干凈和乳房外形的完好。然而,在MR檢查后,患者的患肢出現了水腫,這讓患者有些擔心。我安慰了患者,并教她一些上肢防水腫操和注意事項。乳腺癌的診治效果除了規范的診治外,還需要患者樂觀積極情緒的配合。[微風][送自己一朵花]
自從2001年開始接觸乳腺癌規范治療以來,我非常感謝期間遇到的乳腺領域專家的指導。正是他們的指點讓我們的乳腺外科更加規范和專業。2001年,我在楊紅健主任的指導下首次接觸了保乳根治術,結識了省腫瘤醫院乳腺外科的謝尚鬧、鄒德宏、孟旭莉和俞洋老師。2003年,我開展了巨大乳腺癌術前化療。2004年,我的一篇關于乳腺癌淋巴結轉移的臨床研究論文得到沈鎮宙主任的點評。2007年,我在北京協和醫院的孫強主任以及周易冬、茅楓和關競紅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了高效手術方式、麥默通手術以及不可觸及乳腺結節(B超/鉬靶)細針定位技術。2008年,首例雙側同時性乳腺癌保乳術在我院完成。2010年,完成首例腹直肌皮瓣轉移乳房重建。在2012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別得到沈坤偉、沈松杰和傅佩芬主任的指導,還有寧波乳腺領域的專家,以及現在的俞星飛主任,一并感謝![作揖][作揖][作揖]
在職業生涯中,我能夠一直保持對專業的新奇感,除了工作中成功和失敗的激勵外,我還要感謝1993年在溫附一實習期間老師的言傳身教:葉真老師對我的“低鉀麻痹”教學查房讓我貫通病生與臨床、領悟到了臨床思維的重要性。蔣飛照老師讓我知道一只手不僅僅只能拿一把止血鉗,至少能拿5、6把止血鉗,他教會了我們手技熟能生巧和爭分奪秒的重要性。廖毅老師讓我見識了PTCD對梗阻性黃疸的有效減黃作用,他讓我認識到新技術的運用能夠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他還告訴我“急性結石性膽囊炎一定要在72小時內手術”,這讓我明白“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并不是合格外科醫生的作風。余震老師帶給我普外營養的興趣和啟蒙,他告訴我外科醫生除了會開刀外,還要兼顧患者的內環境并減少手術并發癥。張啟瑜主任每次認真詢問早交班內容,這讓我認識到值班醫生的工作要嚴謹、巡查并掌握所有患者的臨床變化;他參與龍港刀刺傷危重病人的急救經歷,讓我們認識到外科醫生的擔當;雖然張主任午間英語朗讀的口音很重,但他讓我們知道英文文獻對一名醫生的成長非常重要;張主任的出科考試題目“胃癌13組與14組淋巴結的分界線在哪”讓我們認識到僅僅閱讀教科書是不夠的。鐘老主任的一句話“好的外科醫生應該是內科醫生加一把刀”讓我至今仍然記得,他轉贈的一本錢禮老教授第一版《腹部外科學》,這本書我一直珍藏著。30年了,我一直感恩在心![心][送自己一朵花][送自己一朵花]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