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泡水補氣還減肥?很多人卻喝錯了,教你怎么喝 效果翻倍
抓一小把黃芪片,泡在保溫杯里喝一天,成為不少人養生保健的日常行為。但很多人卻喝錯了。今天就和大家講一講。
黃芪是中醫常用藥材之一,有“十方八芪”的說法。黃芪的功效經歷了不斷挖掘的過程。最初是防瘟疫、補氣防著涼感冒的,后來挖掘出提升防下陷、補氣利水、通脈防瘀、止痛祛毒、消渴降壓等功效。
喝黃芪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黃芪補氣速度比較強,而且氣向上升,向外浮,上升能托住下垂的臟器,外浮能助體表的創口、瘡毒加快愈合。不過,如果氣涌得太快,會造成氣的堵和滯,表現為昏、沉、悶、呃等情況。
二、藥量有講究。很多人錯在藥量上。黃芪的用量,少量可補肺,中等用量補脾,大劑量補腎。具體的重量就是:20克以內是少量,20—60克屬中等,超過60克是大量。所以每天“黃芪泡水”充其量是補肺氣,對腎、脾這個先天、后天之本作用不大。
三、對于本身上火的人來說,服用黃芪容易加重自身癥狀。另外,在睡前、天氣炎熱的時候,也不建議食用,否則容易影響正常的睡眠,導致身體上火。
經常喝黃芪水身體的變化
01
補氣
《本草綱目》內明確指出,黃芪為補氣的第一要藥,雖然它的藥效不及人參,但藥效相對溫和,不會補過頭,對于日常經常乏力、疲勞、提不起精神的人來說,特別適合。
02
改善免疫力
黃芪可起到補脾肺的作用,這其實就相當于在補充身體的正氣,正氣足的人說明免疫力更強,不容易生病。反之,正氣不足的人說明免疫力較差,日常更容易受到疾患的侵擾。
03
消腫止汗
經常水腫的人說明體內氣的流動出現了問題,進而讓水的流動也出現了停滯,誘發身體水腫。黃芪可起到很好的補氣作用,讓體內的水、氣流動恢復正常,并且還有利尿作用,有利于體內的水濕排出。除了可以消腫外,黃芪還能益氣固表,讓身體不再自汗。負責出汗的毛孔在補足氣之后,會變得開闔有度,日常不再會出現盜汗、自汗的表現。
04
穩定血壓
中老年人身上或多或少會存在慢性病,高血壓就是其中非常常見的一種。對于罹患高血壓的患者而言,適當飲用黃芪水可幫助補充氨基酸、多糖以及其他的微量元素,可幫助穩定血壓。
黃芪的黃金搭檔
黃芪除了可以補氣外,還能與不同的藥物配伍產生不同的功效,這幾種方子十分常見。
01
黃芪+當歸
黃芪具有補氣作用,當歸可補血,二者聯合使用可起到氣血雙補的作用,適合女性經期、產后以及氣血兩虛時食用。
02
黃芪+桂枝
桂枝與黃芪聯合使用,可起到調和營衛、解肌發汗、益氣溫經等作用,適合體虛感冒以及肢體關節疼痛等癥。
03
黃芪+地黃
地黃可起到滋陰作用,與黃芪搭配適用于氣陰兩虛的患者,起到養陰補血、益氣固表等作用。
04
黃芪+知母
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作用,與黃芪聯用適合氣虛陰虧的人群,幫助緩解身體的不適癥狀。
05
黃芪+桃仁+紅花
桃仁、紅花與黃芪聯用,可起到緩解氣虛血瘀癥的作用,幫助益氣化瘀。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