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國的惡性腫瘤死亡率正逐年下降,究其數據下降的原因多數情況下認為與禁煙、腫瘤篩查、先進的診療技術直接相關。在對最近公布的2011-2017年腫瘤相關數據的分析中,是否也可以給予我們了解更多防癌、治癌的啟示。
對于惡性腫瘤的發生,人口數量的增加,老齡化社會形勢加重則是主要的原因所在。與之相對,腫瘤早期診斷水平的提高,腫瘤治療技術、理念的進步,也使得腫瘤患者的疾病類型、幸存人數、結構發生了改變。在美國幸存的腫瘤患者中,男性為前列腺癌、皮膚黑色素瘤、結直腸癌,而女性則為乳腺癌、子宮體癌、甲狀腺癌。而且超過53%的患者是在過去10年內診斷的,18%的患者診斷時間≥20年。
對于腫瘤患者的治療,突出了綜合治療、循證醫學的作用與價值,腫瘤治療也發生了改變。如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術治療(BCS)及術后綜合治療,對于進展期乳腺癌患者實施包括手術切除及術后的綜合治療,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也有約60%的患者接受了放療和(或)化療、84%的激素受體陽性患者接受了內分泌治療。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從1970s的75%提高到90%,也是主要得益于內分泌治療和早期診斷的進步。
與飲食、運動、肥胖等發病因素相關結直腸癌患者的診斷年齡多數為65-68歲。近年來,年齡<50歲的年輕患者發病率增加,發病呈現年輕化。這也為臨床流行病學研究,調整、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應對措施做了一個很好的提醒。
在結直腸癌的診療中,約有84%的早期結腸癌患者未接受化療,約2/3的III期患者接受了輔助化療。在直腸癌患者的治療中,I期患者中,約61%患者實施了手術切除術,約一半接受了新輔助放療或化療。II期、III期直腸癌患者接受了新輔助放化療、手術。49%的IV期結腸癌和29%的IV期直腸癌接受了手術治療。如此最大程度的遵循循證醫學和腫瘤綜合治療手段也是具有極大意義的。
在疾病診療中,超過50%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還可以從特定的分子生物學特征,如KRAS野生型、BRAF V600E突變、微衛星不穩定(MSI)等研究中獲得與之相應的靶向藥物、免疫治療藥物中獲得益處。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也從1970年代中期的50%,提高到65%左右,早期診斷、手術技術、新型系統性治療自然是功不可沒。
經濟是基礎,這些對于腫瘤的診療同樣適宜,研究表明健康保險與治療護理質量也與醫療效果之間密切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分期相同的結直腸癌患者中,有保險者的生存期是未投保者的兩倍以上,II期投保者的5年生存率較I期未投保者更高,這也是一個很有趣的結果提示。
正如磨刀不誤砍柴工,科技、新技術的進步對于推動腫瘤診療水平的提高也是不可忽略的,尤其是在對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上。早期NSCLC手術切除率較高,中晚期接受規范的化療和(或)放療,以及靶向、免疫治療也是提高治療有效率,生存期的主要手段。尤其是靶向藥物、免疫治療在肺癌治療中的應用,包括抗血管生成藥物、EGFR抑制劑、ALK抑制劑、免疫治療藥物的作用更加突出。
早期篩查和治療藥物的發展,使得與1990s相比,NSCLC的5年生存率從13%幾乎翻倍到22%。尤其是診斷時候I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為65%也是遠高于IV期的5%,也進一步強調了早期篩查的重要性。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