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抗癌找硒教授,你好,我是曹三玲。每天寫一些文章,分享我對癌癥康復的研究和經驗,如果你有癌癥康復相關的問題,可以找硒教授聊一聊,微信v623296388

一、感覺自己活不久
前些天一位患者發來信息:老是感覺自己病入膏肓,好像活不久,所以睡眠不好,開心不起來,自己也知道心里暗示很不應該,但是沒法改變。
細了解,原來她的胃鏡檢查結果是癌前病變,還沒有真正的癌變。
我相信在看文章的大部分人,收到這樣的結果,也會陷入她的擔心中:會不會快速發展成為癌?如果得了胃癌怎么辦?還能活多久?
但是我相信也會有少部分的人說:如果是我,我一定會高興的跳起來,太開心了,只是癌前病變,還沒有發展成為癌,我只要注意,就可以遠離胃癌。
你從中可以感受到兩種想法的差距嗎?你會知道兩種不同意識導致的結果嗎?
其實不用我說,你的心里都自帶答案,往不好的方向想,往往會得到不好的結果,往好的方向去想,往往就會得到好的結果。
只不過太多的人習慣性往不好的方向去想,負面的思維,負面的情緒主導著自己,不僅帶來了疾病,還帶來了癌癥。
為什么?
二 、 常導致癌癥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什么負面的思維,負面的情緒容易導致疾病以及癌癥的發生?
1、破壞免疫系統
心理神經免疫學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心理狀態通過影響神經系統來間接影響免疫系統,負面思維和負面的情緒會緩慢的破壞免疫系統。
這些負面的思維和情緒會逐漸的習慣化形成對身體有害的態度,這些態度正是誘發疾病的根源。
未嘗解決的心理問題會造成內心的緊張,負面的情緒會強化緊張的情緒,這種緊張進而導致的體內生命物質流通的障礙,從而削弱免疫系統的功能,促進疾病的發生,如果有害的態度繼續存在,疾病就會加重。
2、免疫系統對神經情緒十分敏感
行為醫學研究領域的馬格.德.庫克博士在1999年發表的文章,《心理神經免疫學一覽》中,提出:
免疫系統的所有組成部分都與大腦有所聯系,免疫系統對神經情緒十分敏感。
懸而未決的情緒問題,一成不變的處理方式,都可能造成低度的長期性壓力,進而對免疫系統造成不利影響,加上基因學生理學方面的易感因素,或者已經存在的疾,癌癥等疾病就成了一顆定時炸彈。
3、壓力導致免疫崩潰
沒有解決的情緒問題和有害的態度會使內心長期處于矛盾之中,這種矛盾會對身體系統造成強大的壓力,最終導致免疫系統的崩潰。
例如你每次感覺到擔憂與憂慮,恐懼,憎恨或者是排斥的時候,這種情緒都會讓身體的自然修復過程暫時終止。
首先承受壓力的是腎上腺,接著受到影響的是神經系統,最終造成了激素水平的異常,如果這樣不斷重復,身體的自然修復斷斷續續,各種機能會失去原來的節律及功能。
當你遇到遇到壓力的時候,沮喪、無助、絕望的情緒開始占據壓倒性地位,它們都是癌癥的主要誘因。
當你的意識完全受負面情緒控制的時候,面對生活中的難題你會變得無力回天,這個時候病情嚴重甚至死亡會成為回應現實的唯一辦法。
如果你想中止癌癥,你必須改變思維!

三、自然存在的個人長壽法寶
四川成都市老齡委曾對全市720名百歲老人進行調查,美國研究人員也曾對700名百歲老人進行了3年跟蹤研究,巧的是,中外兩國研究者都發現:
壽星們只有一個共性:是樂觀!是樂觀!是樂觀!
“對現代人來說,惱是想出來的,氣是比出來的,急是造出來的,病是吃出來的。”
一位94歲的老人,鶴發童顏,步履矯健,看上去就像60歲出頭。
問他長壽秘訣,吃什么補品,做什么運動,他笑了笑說:“我只有兩句話,叫做‘有說有笑,沒心沒肺’。”
“藥療不如食療,食療不如心療”。從一定程度上講,再好的藥品不如合理膳食,再好的膳食也不如擁有好心態。
江蘇揚州100歲的孫瑞英在50歲時就被查出宮頸癌晚期,95歲還做了次大手術,她完全沒把病放心上,每天仍舊吃早茶,逛花鳥市場,去菜場和老朋友們聊天。
不釋放內心的壓力和痛苦,身體就會每況愈下,由于習慣的緣故,你可能難以注意到這些壓力和痛苦。
四、促進康復個人特有的抗癌“三味藥”
如何從原來的負面思維切換到保持樂觀的心態及思維上來?為你開的這一副“心療”處方:
1、笑是一味營養素
研究證實,笑能降血壓;笑1分鐘可以起到劃船10分鐘的效果;笑還能釋放壓力,減輕沮喪感;笑可以刺激人體分泌多巴胺,使人產生欣快感。
多跟樂觀愛笑的人在一起,積極的情緒能夠傳染,多與有幽默感的人接觸,多看喜劇、漫畫,多聽相聲。
2.、“”話療”是味特效藥
美國白宮的保健醫生曾給布什開過一個健康秘方:話療,每星期至少與家人交流15個小時以上;夫妻之間每天至少交流兩個小時,包括共進晚餐或是午餐。
患病或心里有害怕恐懼的時候,不是悶在心里,而是需要溝通與交流,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
3、朋友是味“不老丹”
長期獨處會造成巨大的社會心理壓力,甚至有可能引起內分泌紊亂和免疫功能下降。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發現,朋友圈廣的人平均延壽7年。
所以,即使是生病了,也不要總憋在家里,生病并不可恥,要努力走出去,多和老朋友聚聚。

五、硒教授關鍵說
傳統的醫學是找尋疾病的外因,進行針對性的治療,而不是通過解決自己內心深處的內因,讓身體恢復自然的痊愈能力。
如癌前病變,腫瘤,身體出現的不適癥狀只不過是心理上長時間積累的最終表現形式。
藥物和外科手術都是暫時停息癌癥表面癥狀的手段,生長癌細胞的根源并沒有消除,除非你在情緒上面也能夠康復。
硒教授覺得靠藥物平息這些癥狀,就像是在很深的傷口表面貼創可貼,難以解決問題的本質,藥物還可能使問題更加復雜化,要根據這些癥狀就必須找出和移除心理上的病因。
而釋放內心的壓力,僅僅需要改變你的思維而已--反過來想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