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抗癌找硒教授,你好,我是曹三玲。每天寫一些文章,分享我對癌癥康復的研究和經驗,如果你有癌癥康復相關的問題,可以找硒教授聊一聊,微信v623296388

一、為時已晚
一位晚期乳腺癌多器官轉移的患者家屬哭著說:帶媽媽去掛了專家號,專家說太晚了,最多只有兩三個月了,現在做任何治療都沒有意義,為時已晚,不必忌口了,想吃啥就吃啥吧。
就算距離遙遠,都能感受到作為女兒的她的無助心情。想必聽了這些話內心里非常恐懼、絕望吧,就要成為沒有媽媽疼愛的孩子了,應該怎么辦?真的一點希望都沒有了嗎?
從統計概率來講,這位專家什么也沒說錯,晚期多器官轉移的癌癥患者,其生存期90%是在三個月之內。
但是,數據只是個概率,而患病人的是個有思想的個體,在個人的生命期限里,你可以給自己決定。
即使患者病情嚴重,但是只要給患者多一份信心跟希望,也許就可以創造生命的奇跡。
二 、 活出三個月的期限
有一位晚期宮頸癌參加意象康復班的學員,是一個4個孩子的媽媽。在咨詢時候說已被醫生預判活不過3個月,想到孩子就要失去了媽媽,心里特別的難過。
老師根據她的病情指導她建立第1個短期的目標:首先活過預期三個月
經過心理疏導與個人意向治療的練習,輔與強化補硒,她放下恐懼的心情,每天珍惜享受與孩子們在一起的每一刻快樂的時光,把每一天都當成賺來的。
三個月過去了,原來浮腫的下肢水腫消退了,折磨著她的癌痛消失了,讓醫生都驚訝的是,其腫瘤標志物的值也正常了。現在半年過去了,她還在。
其實,預期只是通過綜合分析得出的一組數據,你的生命還是掌握在你的手上,奇跡是可以出現的。

三 、 信念給以的平靜
一個醫者是這樣描述他主管的一個晚期肝癌患者的:
早上查房,看到她神情安詳,表情平和,沒有常見的癌癥晚期病人的那種痛苦的樣子。
她是個肝癌晚期多處有轉移灶的患者,按預期已經時日無多了。
但許多癌癥晚期患者,到了這個時候,大多數的人都會生活在恐懼和痛苦之中。
每次查房見到這類病人,我也會被影響到心情,心口總是覺的有東西被堵住,不舒暢,有深深的無力感。
像她這樣,坦然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沒有恐懼,平靜而安詳的人,在我的從醫生涯中真的不多見。
我開始探究,她為什么如此寧靜而安詳。
原來她是個虔誠的信佛之人,她的床頭,放著這些佛教畫像。枕頭過,放著一個循環播放的PAD,輕輕地播放著和尚們念的佛經。
她的一些佛教的朋友來看她,也常常告訴她:“觀音菩薩要你去見她了!”
原來,虔誠的信仰,讓她減少了臨近死亡的痛苦。她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對于死亡,沒有恐懼的痛苦。
作為醫生,我是個無神論者,但是,我愿我的病人,可以是一個宗教信仰者,醫學無法解決人奔向死亡的痛苦時,宗教信仰可以慰藉心靈,解決痛苦,這也是一種治療。
醫學治療身體,信仰慰藉心靈。

四、關鍵說
⑴傾聽與指導
在諸多癌癥患者的交流中,絕大部分是女性。因此,細心傾聽耐心指導成了日常。認真的傾聽患者的訴說,給予患者精神情感的支持。
同時教會她們方法,盡可能地消除其軀體的痛苦,用適合的語言告訴她們良好的康復前景。
就是這樣的心理及行為的指導,往往讓患者收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奇跡!
⑵找個給自己活下的理由
對于癌癥,軟弱的人心懷恐懼,堅強的人意如磐石,給自己找個活下去的理由,給以自己最大的勇氣。
比如年輕母親的說我要看著孩子長大,中年的說我要看著孩子成家,而男性們應該給自己一個最大理由,我是家里的頂梁柱,沒有了我父母怎么?愛人怎么?孩子怎么辦?
你看,讓你會下去的理由千百個,作為丈夫,有父母要贍養,孩子要撫養,愛人要陪伴,你要負的責任有很多,你還有理由去恐懼嗎?
作為妻子,有孩子要照顧,有你,孩子才是一個出門有牽掛回家有溫暖的幸福的孩子,丈夫才有一個完整的溫馨的家。

⑶給自己適當的安排時間
假如你是個女患者,你盡管鄙視癌癥的存在,每天自己給自己找一些樂子尋一些開心,努力活在當下過好每一天,享受每一秒的擁有就是你的生活。
你不防在做完家務后給自己扮的精致一些,穿上鮮艷的裙子,掛上愛人買的包包,踏著高跟鞋到街上溜達一圈,或是去電影院看一場最搞笑的影片,或是去菜市場買些菜回家研究一下菜譜。飯后與鄰居出去散步、跳舞、閑聊。
你看,一天的時間就打發過去了,你還有時間每時每刻去想你是個癌癥晚期的患者嗎?
⑷用懷疑創建新的信念
懷疑與恐懼是傷害人們身心健康的最普遍的負面情緒,對這些情緒提出質疑,從中解脫出來,并建立堅定的康復信念,就可以讓你創造奇跡。
當醫生說你只有3個月的時候,你不妨可以問一下自己,你認為醫生有可能誤診嗎?
你可能會說有這種可能,不過可能性實在太小了。
但是如果就是誤診了呢?
你可以用懷疑去創建新的信念,忘掉診斷的結果,把你最希望發生的事變成現實信念的力量,以達到能夠讓你的身體痊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