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抗癌找硒教授,你好,我是曹三玲。每天寫一些文章,分享我對癌癥康復的研究和經驗,如果你有癌癥康復相關的問題,可以找硒教授聊一聊,微信v623296388

一、揪心的5年
一個剛做完手術的乳腺癌患者說:醫生說手術很成功,沒有轉移,但是我的心里很害怕,不知道能不能安全度過他跟我分析的5年治愈期。每天都比較焦慮,難以入睡。你說我能不能度過這揪心的5年呢?
臨床治愈期5年,是癌癥患者首次盼望第一個里程,也是治療領域的一個坎,如果活過了5年,那么癌癥患者意味著已接近被臨床治愈。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邁過這個坎的患者逐漸增多,超過5年、10年或是20年也并不稀奇。
但是,如果對于一個晚期癌癥患者來說,如果活過20年,那么患者所付出的努力、忍受的痛苦與煎熬、信心與堅持是你意想不到的。
二、她懷著中國夢走過了27年
她,叫張家敏,是九三學社北京市首鋼支社的社員,在抗癌的道路上,她堅持與乳腺癌斗爭20多年,利用自己的抗癌經驗,幫助了許多的乳腺癌患者。
為她們疏導恐懼、抑郁心情,樹立抗癌信心。她懷著讓“中國女性都不再受乳腺癌的困擾和摧殘”的理想,自發組建“粉紅絲帶”志愿服務隊,行進在乳腺保健服務事業的路上。
當國人都在暢談“中國夢”時,張家敏的兒子突然問她:“媽媽,您的中國夢是什么?”那時的她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中國女性都不再受乳腺癌的困擾和摧殘!”對于這個夢想,得追朔到20多年前。
遭遇乳腺癌
1993年,作為老師的張家敏,剛55歲被查出了乳腺癌。在當時由于醫學知識的局限性,并沒有引起她重視。
她照樣每天到學校去上課,在繼續工作了8個月后的一天,突然在家里暈倒了。她根本沒想到那個時候癌細胞發展速度是如此的快 。
4月份,她接受左側乳房根治手術,5月初實施放療,6月底她就返回了講臺一邊工作一邊接受治療。就這樣度過了19年。

再次復發
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2013年1月,再次出現了波瀾。張家敏因心臟和血壓問題住院檢查,卻偶然又發現右側乳房出現了一個小小的硬塊,經過一系列檢查,再次確診乳腺癌!
年近春節,她不動聲色,為了讓家人和好友們快快樂樂地過年,如無事一般,和大家共同歡度春節,走親訪友,迎來送往。直至元宵節后,她淡然地對家人說明了一切。
3月份,她重返手術臺,實施了保乳手術,術后兩周恢復正常生活。這個時候的她已經將近75歲了。
“癌癥”,把她帶入了一個新的、又極其特殊的領域,使她融入了新的、極其特殊的群體,也使她結識了很多新的、極其特殊的朋友。
意外給以的想法
她有一個病友,也是很要好的姐妹叫伍蓮,在49歲的時候,確診為乳腺癌中晚期。平時伍蓮是個很天真開朗的人,用伍蓮自己的話說是“生命不息,舞蹈不止”。
但讓張家敏怎么也沒想到的是剛剛過去一年得時間,突然有一天,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伍蓮選擇了從五樓跳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對于突然出現的意外,張家敏無法接受伍蓮的這種選擇,她心里非常的痛,忍不住淚流滿面。
這時她才明白,原來在她開朗樂觀的背后,其實一直積壓著癌癥給身體造成的殘缺、復發、轉移帶來的痛苦影響巨大。
伍蓮的事情讓她意識到了患有乳腺癌群體的特殊性,在這個群體,作為女性特征明顯的癌癥姐妹,彼此之間有著特殊的情感交流需求。
有時候向家人甚至向醫生難以啟齒的問題,反而要向自己的病友傾訴和詢問。于是,自發組織了“志愿服務隊”,為病友開解心扉,疏導恐懼、樹立信心。
生命存在的意義
她說,“在呼吸沒有停止前,我們都要努力。我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醒了,覺得我還活著,歡蹦亂跳地趕緊起床吧,該干什么就干什么去,我就是覺得人活著吧還是因該活得有點意義。”
在和癌癥抗爭的二十七年里,張家敏對生命懷有感恩之情,對身處乳腺癌的姐妹們分享了自己的愛。
該干什么干什么去,一句簡潔明了的話,飽含了她的許多歡笑與淚水。

三、關鍵說
無論任何事情,在無權選擇而又無法回避的時候,剩下的就只有坦然些面對了。
也許,每個人都本就如夏花般絢爛,也如秋葉般靜美。等自己老了,回憶往事,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不因不尊重生命虛度年華而悔恨。
這是張家敏的人生態度,也是每個人在面對生命這個看起來無比深沉的詞而應有的一種前進方向。
把生命的每一天都當做最后一天開開心心的過,讓你愛的和愛你的人永遠記住你的微笑。
有時候命運給了我們太多的猝不及防,有時候我們無法抗拒命運給予我們的災難。但請你相信,如果你選擇綻放美麗燦爛的笑容,那陽光總會灑在你生命的路上,不僅照亮自己,更會照亮他人,當你走過那段艱辛,你已經是一個為世界綻放生命的太陽。